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中国教育报:育报国英才 强创新之基

—— 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二十大时光

关键词1:教育、科技、人才

【报告原文】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

报告第五部分专章阐述教科工作,把教科工作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教育培养人才、人才创新科技、科技支撑发展。关口前移,源头发力,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发展教育,就必须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作为能源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学校将主动肩负使命,全面升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路径、机制和标准,加快培养造就能源领域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实现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全力书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新答卷。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孟状: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为振奋的是看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浙江实现“两个先行”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报告原文】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新凤:

面向未来,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应该意识到,为所有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机会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也是为国为民大计。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让基层实践者能够“理直气壮”地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为特殊人才提供适合的环境与土壤。再其次,需要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中高考选拔制度,构建大中小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为特殊人才的成长打通绿色通道。最后,需要加强政府统筹和政策协同,统筹教育系统内外和教育系统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目标,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能。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刘颖:

要搞好科技创新,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博士后在我国不断壮大的科研梯队当中,是一支年轻而充满希望的生力军。我们要延续对博士后招收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创新之路,为博士后创造更开放的学术环境和更优越的科研条件,通过完善人才战略布局,聚天下英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关键词3:立德树人

【报告原文】

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宋晓东:

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思政工作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创新工作内容、载体、方式,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学生,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报国精神激励学生,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对青年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望:

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擦亮工业底色,彰显包装特色,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4:师德师风

【报告原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

师范教育,传给学生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巧,更要有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既是北师大的校训,又是师范教育中培养师德师风的纲领。师范教育必须让学生逐渐学会处理好与国家、学习、事业、业绩、学识、修养、日常表现等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好“优师计划”师范生,才能培养出数以千万、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详情见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10/20/content_615323.htm?div=-1

(编辑 李昕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