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中央电视台:时空观察 “深海一号”再进一步 有多难?为何要建?

image.png

2月28日,“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在海南崖城海域全面安装就位,“深海一号”二期最重要水面生产设施的建造和安装工作全部完成。随着这个海上“巨无霸”的建造完成,我国南部海域的首个“四星连珠”海上天然气田生产集群正式成型。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通过几个问题探访了“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王震就相关问题接受采访。

开采超深海油气田有多难?应该具备怎样的实力?

王震:海洋环境复杂多样,风力、波浪力、海流力等外界作用力影响作业稳定性,而且随着季节变化,海洋作业条件也会改变,给海洋工程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而深海环境更是具有高静水压力、低温、食物匮乏、终年无光、缺氧等极端特征,是地球上最恶劣、最极端的生存环境之一,是常规生命形式的禁区。深海压力是地表大气压的成百上千倍,温度也随着水深增加快速降低,一千米以上几乎没有任何光线存在。深海断层、峭壁、海沟的存在也增加了深海作业难度,让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挑战重重。在深海恶劣环境的影响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投资高、风险大、回报高的特点,需要掌握超高温高压及多维成像测井系统、超高温高压钻完井、高性能旋转导向及随钻测井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高度自动化的装备设备,实现作业生产海底化,消除海面风、浪、冰等影响。

有可替代油气资源,为何还要开采超深海油气?

王震:深水油气资源单井产量高,碳排放低,收益率好,已经成为行业青睐的优质资源。全球油气的单井产量已经不足100万桶油当量,而深水油气平均水平已达1200万桶油当量,全球排名前15的深水油气开发平均碳强度显著低于全球油气开发平均水平。“深海一号”二期投产以后,可使“深海一号”气田整体高峰产能提升50%,进一步加大深水油气在国内油气产量占比,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对于建设海洋强国更是意义重大。一是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油气资源最丰富的海区,是我国油气资源的重要增长极。加大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力度,推进油气、风、光、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能源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构建海洋能源开发新格局。二是经过“深海一号”一期的实践,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已经实现了从300米以下的浅水到1500米以上超深水的跨越。“深海一号”二期的持续探索,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水油气工程装备水平,实现用自己的装备开发自己的能源资源。三是深水油气开发过程中的研究和实践将产生技术外移效应,推动船舶、水文、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在海洋科学领域实现创新与突破。

详情见链接:

https://app.cctv.com/special/m/livevod/index.html?vtype=2&guid=b0074142f04447b5a295d5ae575ba9d0&vsetId=C10313


(编辑  刘晓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