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V思想:传承革命薪火,赓续红色血脉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多地红色纪念馆开展共建活动

为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强化红色文化做为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家国使命的传承渠道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将红色基因注入到大众的血脉里,鼓励青年、少年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同时结合专业优势及国家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推动红色文化渗透作用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走入社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传承革命薪火,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团踏上寻找红色的实践旅途,深挖流淌于青年血脉的红色基因,聚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的声音,讲出时代的故事。

情系红楼,聆听老革命家的红色故事

北大红楼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重温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血脉,树立远大理想,促进青年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传承革命薪火,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团队邀请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馆长杨家毅作了主题为“北大红楼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讲座。

讲座中,杨家毅从北大红楼的建馆历史讲到了红楼对再现党的革命故事的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作用讲到了马克思主义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指导意义,又为同学们分享了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带领中国青年改革救亡的光辉历程,让同学们感受到早期共产党人的坚贞理想和家国情怀。

杨家毅鼓励同学们加强理论学习,阅读五四相关书籍、中国共产党党史、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文集如《李大钊文集》、《中国共产党简史》,并且在阅读的时候加以思考。同时应该参与到红色文化学习中,从“游中学”、到“学中做”、实现“做中传”,传承好红色基因,把人生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身入八一,细嗅英雄城市的党史气息

7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传承革命薪火,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团队联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展专题座谈会。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东东、馆内相关人员及学院相关人员参会。

王小玲馆长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立的背景、历史意义、以及如何践行以史育人、以物感人、以景诱人的宗旨,并总结了场馆运用数字化等多种现代化技术创新展览形式,最终达成的对革命文化传播教育的三点成果:第一,拓展教育边界,红色宣教亮点纷呈。第二,紧扣时代脉搏,主题展览推陈出新,第三,彰显文化自信,宣传矩阵强势发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熊艳燕副馆长带领大家领略了95年前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命拼搏的起义军的青春风采,回顾了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目的和起义经过,分析了起义军的内在动力:追求理想、忠于信仰、担当使命。

熊艳燕副馆长用历史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带领大家感受这群青年英雄内心的坚定和执着,即使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也没有动摇信仰,用血与火的誓言宣告他们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决心。讲解最后,熊馆长号召广大的青年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在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重托的同时,更应该勇挑重担,矢志奋斗,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一代青年的智慧和汗水。

王馆长表示,希望通过座谈交流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昌起义和八一馆的建设发展情况。95年前两万多名的革命将士身上体现出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她告诫同学们,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虽生逢盛世但仍肩负重担,伟大的时代里青年大学生更要勤于学习,提升知识储备,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才干,还要不断强化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唯有不忘来时路,才能奋进新征程。

筑梦井冈,吹响永不磨灭的使命号角

8月2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传承革命薪火,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团队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传承井冈精神,点亮红色中国”实践团队一行15人,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并与博物馆开展专题座谈会。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重建后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相关情况,并讲述重要文物背后的红色革命故事。通过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展览手段,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地向同学们展现了井冈山斗争的历史面貌。也讲述出了“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和“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等重要论断的历史依据。

革命理想高于天”。展馆里有一幅泛黄的粗布,上写着“C.C.P”和“牺牲个人”24字入党誓词,字迹不算工整,甚至还有错别字,却吸引了同学们驻足。“这是迄今为止保留下来最早的中国共产党人入党誓词。”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1931年1月25日,永新县北田村农民贺页朵在自家榨油坊正式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将宣誓词写在一块红布上表达自己的决心。红军长征后,贺页朵身负重伤,留在老家坚持斗争,他将这块写有入党誓词的红布用油纸包好,藏在榨油坊屋檐下。新中国成立后,这幅红布被捐献给文物部门。“它展示了农民党员对党的热爱之心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座谈会上,井冈上革命博物馆相关人员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细致解答,从“工农阶级作为革命主要力量、井冈山具有独特地理优势、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款筹粮”三个方面回答了同学们对于为何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疑问。同时还向大家讲述了毛泽东所带领的起义军在井冈山建立良好群众基础的具体过程,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办实事的优良作风。为同学们讲述了“井冈山斗争在党史中被定义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的根本原因,从井冈山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让中国22年的革命历程最终走向胜利。除此以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之路上发挥的巨大作用。

座谈会最后,井冈上革命博物馆馆长袁海晓鼓励同学们利用好自身优势,提高站位,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与引领下,肩负起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最终让信仰点亮自己的人生。

详情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WLA-2W-CloXpLx1bioK3Q

(编辑 李昕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