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20 | | 作者: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彭鹤 | 浏览量: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院坚持把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毕业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获得行业认可。
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育理念。在新工科背景下,围绕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紧扣“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对人才能力素养的需求,坚持以“回归工程”教学目标为导向,完善课程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科技竞赛、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层次清晰、模块丰富、相互衔接的“一个意识,两种能力,三套体系,四项措施”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发挥学科优势特色,积极推动新工科实验室建设。凝练“数智赋能、强基拓源、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实验室建设思路,优化实验室布局,紧密结合机器人、智能制造和虚拟仿真等新工科专业、新工科技术完成实验室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的基础保障和导向推动作用。
注重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新工科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建立“学、竞、创、研”联动机制。通过展示优秀本科生实践创新作品、举办工程基础实验操作比赛、打造“相约机械 智见未来”实验室开放品牌活动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实验对象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实践;以“双创”项目为驱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教学内容渗透融合,通过开设部分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实验项目,将实验内容从课内实验训练引向课外实践创新,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坚持产学研用结合,探索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模式。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适应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创新育人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工艺、设备和优秀的工程人才资源,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实践教学关键环节,助推优质课程建设、共建实践平台,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成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