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创业实践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2024-06-05 | | 作者:杨旺 | 浏览量:
创新创业是国家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开展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是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近年来,除扎根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我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了“科研训练+创新创业实训”融合机制,不断强化学生能源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过硬的专业知识积累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前提。我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将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资源和再生利用问题引入化工安全与环境课程教学,引发学生对热点领域的思考,以此为切入点指导学生成立新墨科技团队,围绕废旧石墨负极材料的再生利用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获得“互联网+”北京市金奖等荣誉,开创了实践育人的新局面。
搭建实践平台,以赛促教。创新创业平台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我充分整合学校提供的创业资源和所在科研团队资源,努力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障。例如,牵头成立校级创新创业实验室,与陕西延盛科创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校级新能源新材料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在平台支撑下,抓牢竞赛载体,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荣获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等荣誉。
坚持产教融合,引导学生瞄准国家需求。好的项目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提和动力,关键要引导学生瞄准国家需求。坚持产教融合可以将学生真正引入实践环境。例如,在新能源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获批了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借助产教融合的“东风”,我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企业合作项目,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指导学生在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赛中斩获国家级银奖,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建立起突出就业优势。
促进学科交叉,打造创新策源地。学科交叉是创新的突破点,可以提供跨学科的强大知识体系互补支撑。我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进行交流合作,例如指导学生成立烯电科技团队,涵盖化工、储能、材料、经管等专业学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科知识深度交叉拓展,培养交叉融通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路任重道远,要不断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实践技能培养同时纳入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范畴中,赋能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