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担当,叫作能源报国!
发布时间:2022-07-01 | 来源:宣传部 | 浏览量: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101岁生日,一个令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节日。此时此刻,百年党史浓墨重彩的辉煌画卷在脑海延展,时代奋进的强音在内心最深处激荡。
回首101年前,一群年轻人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勇担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以巨大的勇气和担当,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拷问中点亮明灯。
真理的波涛,喷涌而出就奔流不息;理想的火焰,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自那时起,风雨飘摇的古老国度开始涅槃重生,伟大建党精神也开始生根发芽。
历史长河滚滚,精神熠熠闪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不仅是一句句响亮的口号,更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一组组基因。
也正是在这种精神洗礼下,一代代中石大人心怀“国之大者”,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奏响了一曲能源报国的奋进之歌。
能源报国,发端于“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执着与信念。
最红、最纯的精神基色,源于最深、最厚的爱国情怀。
1949年,在中国人民“站起来”欢呼雀跃之际,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战鼓随之擂响。然而石油工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却成为新生的共和国发展工业绕不过去的坎儿。
“石油是中国很缺乏然而很重要的东西,每年进口数字很大,如不很快地发展,我们不可能建成强盛的国家。”1950年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上,朱德同志的发言掷地有声。两年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政务院批准筹建北京石油学院。经过一系列紧急筹备工作,1953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诞生了,中国石油高等教育艰难而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受命于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成长于工业化扬帆起航之时,中石大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行。为早日输送国家急需人才,“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豪迈气贯长虹,映照了中石大人爱国奉献的赤子之心。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后来成为中石大校歌的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热情而豪迈,不仅是激励一代代石油人投身祖国建设的生动号角,也是一批批中石大人爱国奉献的信念写照。
1959年,东北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终于喷出了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也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一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就此拉开序幕。喜讯传来,1365名北京石油学院师生壮志满怀,毅然奔赴松辽盆地参加石油会战,用忘我的拼搏赢得“学生娃子真能干”的美誉。
漫道如铁69载,中石大人四海为家,赴沙漠、战戈壁、涉滩海,参加了新中国所有的石油会战,参与了所有大型油田的发现、开发、建设。“头顶青天一顶,脚踏荒原一片”,他们为石油工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也为石油精神的孕育形成和传承创新贡献了生动实践。
能源报国,砥砺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与躬行。
在新疆维吾尔语里,克拉玛依是“黑油”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初期,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石油工人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奋斗。
2016年9月,随着鲜艳的红绸缓缓落下,刻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碑石挺立在了中国西部油城的戈壁热土上。这一刻,北京的军都山与三千公里外的红山湖山水交映,描绘出一幅中石大西行再创业的壮丽画卷。
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国家能源战略,服务新疆地区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西部教育优质资源发展……中石大人秉承“国之所需,校之所重,我之所为”的价值追求,以赤胆热血战胜大漠苍凉,将能源报国的信念传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肯定。
仰望最美星空,脚踏坚实大地。
69年来,学校虽几度迁校、几度更名,但始终坚持与国家能源事业同向同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30万名优秀专门人才,其中有为新中国建设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英模人物,有引领科技前沿、勇闯创新“无人区”的学术大师,有勇立时代潮头的创业者、企业家,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党政领导干部,还有一大批默默坚守在基层、奋斗在一线的骨干力量。从挺进深海的大国重器,到西气东输的重大工程,再到神舟十四号发射现场……中石大人念国之所想、应国之所需,将爱国情感藏于胸,将祖国利益举过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石油精神,书写着爱国奉献的“中石大丛书”。
精神跨时空而不朽,信念因执著而弥坚。
从60多年前第一批毕业生“祖国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铿锵誓言,到今天“90后”“00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无悔行动,爱国奉献的薪火在一代又一代中石大人的血脉里赓续相传,能源报国的信念在一批又一批中石大人的筋骨中亘古不灭。
能源报国,发展于为“端牢能源饭碗”再立新功的锐气与创新。
“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的讲话内涵丰富、意味深长,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
保障能源安全,建设能源强国,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是一场攸关国计民生的能源革命,无时不彰显着推动能源转型之迫切,无处不凸显着科技创新之重要。
变局当前,准确识变方能积极应变,积极应变更需主动求变。聚焦能源行业向低碳清洁、智能化等方向转型升级加速的新形势,中石大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速“双碳”人才培养,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中心……一项项工作部署,一个个重大举措,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如箭矢破空疾进,推动石油石化传统优势学科领域世界一流水平得到巩固提升的同时,绿色低碳能源及相关基础学科实现战略突破。
立足新阶段,中石大积极构建“双碳”相关领域科研与人才高地,在服务国家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上迈出了新步伐,在“能源强国、能源报国”的红色书卷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碛路虽多险,江人不废吟。
无论是“九间房”的阡陌田畴,还是黄河入海口的盐碱荒摊,无论是军都山下的寂寥原野,还是克拉玛依河畔的戈壁热土,中石大虽历经沧桑砥砺而弦歌不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始终如一,能源报国的精神底色日益夺目闪亮。
回首往昔,筚路蓝缕,波澜壮阔。中石大69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党奉献、为国分忧的实践史,是一部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成长史。
展望远方,长风万里,气壮山河!一代又一代中石大人必将初心不改、奋楫争先,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担当,挺起能源报国的脊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征途中继续奏响壮美的乐章!
(编辑 丁远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