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在一个“真”字
发布时间:2007-03-30 | | 浏览量:
□余世诚 教授
在听课尤其是听人文社科类的课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如语言的表达,板书的书写,与学生的交流,课时的安排,上下课的准时等等,都是按预设的教案完成的,似乎挑不出什么“硬伤”。但是学生就是不爱听。还有的教师把课程设计得很精致,讲授时也尽量引导学生兴奋、发笑,想方设法把课堂气氛弄得活跃些、轻松些,但学生们对这样的老师仍不欢迎。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来想去,觉得就在一个“真”字。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真才实学”。如果说教师对本学科领域的基本问题都没有理解透彻,或者讲不清楚,他就难说称职。韩愈的《师说》有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谁掌握了“道”(真理),谁才可
第二是要“真诚做人”。学生眼中的老师,不仅是课堂上的老师,还是课
第三是教师在仪态和教法上要“率真无华”,忌造作,忌作秀,忌表演。教书上课当然也要讲究艺术,但讲台上的讲课艺术与舞台上的表演艺术不同。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不是看戏看电影的观众。教师及其课程也要追求真、善、美,而真是首要的,“平平常常才是真”。表演艺术则强调美是基础,真是艺术的真,善是艺术的善。所以,教师如果把课讲得像电影、戏曲一样,教师自身表现得像演员一样,那不是成功,学生也会反感。现在的大学生,对某些电影、电视中表演的造作、作秀、嗲气和某些节目的炒作都大为反感,如果把这些东西带进课堂,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既要讲究教法、仪容,讲究教学艺术,又要忌俗、忌假,这又是一个老师受欢迎的重要条件。
要有“真才实学”,要“真诚做人”,要“率真无华”,可真难。做教师难,做“三真”的教师更难,这恐怕是做教师一生的追求。我教了一辈子书,也只是追求了一辈子,与“真”还相差甚远。我觉得,“真”是种理想境界,吃教师这碗饭,就要为追求这种境界而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