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 | 王智广:写在第40个教师节
发布时间:2024-09-10 | | 浏览量:
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它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更是对知识的追求、对学生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这种热爱源自于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崇高信仰。
第一,不忘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重大问题。从古人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再到现在更加鲜明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更加明确,这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人才。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8年来,我从初为人师的欣喜,再到讲台上的挥洒自如,从粉笔黑板,再到线上线下,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从未改变,教师初心和使命始终牢记。无论在任何场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这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平时的言谈举止之中,落实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带动年轻教师,通过自己的品行和才智影响青年学子,从做人、做事、做学问来培育学生,不断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二,升华教师境界。
首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凝练出了“教学练合一”的多维度过程型教学模式。具体包括课上模式和课下模式。(1)课上模式:“问题导向的学术引导型教学+大量的练(一门课30余次的课堂30秒至2分钟小组讨论+翻转课堂交流+约15次的3至5分钟课堂练习测验)”;(2)课下模式:“大量作业+MOOC视频及网络资源+学习交流群”。
其次,教学不是单纯的教与学。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背后应该有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作为支撑。例如上面提到的“问题导向的学术引导型教学”指的就是要按照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比研究、得出结论的学术思维方式开展教学,使得每一章或每一节的内容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科学故事,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学习动力和获得感。
第三,凝练团队,传承关爱。
作为一名老教师,首先要考虑事业的传承,带动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在我担任我校的“北京市优秀软件基础课教学团队”负责人期间,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北京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学术分会的各类教学竞赛,先后有吴卫江、范江波、张丽英、连远锋、朱丹丹、金洲、黄霁崴等10名青年教师在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同时,团队出资9万元支持教师出版教材。
其次,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关怀。作为教育者,应该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关注学生的品格和能力培养,使其真正成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第四,教育家的精神还需要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敢进无人区、定义新赛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75年的奋斗,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面向新时代,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不屈服于“西方先进”的精神,摆脱西方的科技束缚,尤其是思想领域的束缚,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并大胆创新,建立起敢于进入科技无人区、敢于定义科技新赛道的勇气,思考目前还没有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树立敢于创新且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探索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伟大和崇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以教育家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为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永远践行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为2024年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