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方华灿:教育人生70载

方华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1930年3月出生,原籍安徽定远。1952年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石油系任教,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石油矿场机械专业,还参加了“北京石油学院筹建工作组”。1953年随石油系转入新建的北京石油学院,此后,从未离开过。此间,一直在石油矿场机械教研室任教。建校初期,负责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石油机械系,此后任系副主任、系主任31年。迁校山东后,1984年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1988年任石油大学副校长。1992年调至石油大学北京机械系任教,并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退休后,受聘先后任机电学院及校教学专家组组长达16年,兼任中国石油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顾问。2010年至今,开设了“海洋石油装备新进展”讲座;出版了专著《模糊概率断裂力学》《海洋石油钢结构的疲劳寿命》等7部;发表论文280余篇英文50多篇,为EI收录30篇。1992年评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人生70载:我与中国石油大学共生共荣

方华灿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作为一名94岁的老人,在此国庆节来临之际,谨致以衷心的祝贺祝祖国繁荣昌盛

我于1948年考入当时的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1952年机械系毕业后,到清华大学石油系任教。1953年,随清华大学石油系转入新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此后,从未离开过这所大学,与她相伴了71年。此间,我见证了学校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全部征程,目睹了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2023年,在我国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教育家精神。我学习之后,倍感亲切,很受教育,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深有体会。今年2024年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即将来临,我抚今追昔,愿将这些年来我对教育家精神的点滴体会,分述于后。

热爱教育事业,报效祖国是根基

热爱教育事业,报效祖国是铸造成为一名教育家的根基,但是培植这个根基需要一个过程。1951年,我曾在当时我国唯一的油田——玉门油矿,实习石油矿场机械一年。这次实践给了我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教育。我在钻井队实习时,跟班参加生产劳动。井场在几十公里之外的祁连山脚下,我每天与工人一起乘敞篷卡车上下班。当夜里十二点上班时,卡车走在崎岖不平、一片静寂的戈壁沙滩上,相伴的只有偶尔的几声黄羊的嘶叫,冬夜的寒风吹在身上,身穿老羊皮都抵挡不住,只能蜷缩在一角,捂着鼻子以挡住身上难以忍受的老羊皮的骚味。到井场钻台上干活儿时,喷出的泥浆在工作服上结成冰块。我原本力气就小,一只手提不动卡瓦,需要靠双手提,衣服重就更费劲儿了。吃的是自带的干粮,喝的是祁连山上积雪融化流下来的雪水。尽管钻井作业条件非常艰苦,不安全,风险高,但是工人师傅长年累月地坚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干劲冲天,不断打破钻井日进尺的纪录,誓为祖国献石油。“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教育了我,使我感到应该向“玉门人”学习。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于是,那时的我暗暗地下定决心,毕业后要到玉门油矿工作,为祖国的大西北建设作贡献。

195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清华大学石油系任教。我不愿意在学校搞教育工作,不愿意做教师。于是,几次找领导,请求放我到玉门油矿现场工作,为祖国大西北建设尽一份力量。领导开导我说:“教师是‘工作母机’是生产机床的机器,多么重要啊你培养出成千上万名石油工业建设者,比你一个人参加大西北建设,贡献要大得多吧。”领导这一席话,使我眼前一亮,头脑开窍。自此,我开始培养自己对教育工作、教师工作的热爱之情。

开始工作时,系领导给我们三位青年教师的任务是“学习苏联”建立我国没有的石油矿场机械专业。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要开出三门新专业课,我们每人分一门,都是马上开课。没有教材,只有俄文的课程教学大纲。怎么能开出新课当时,我们叫它“过教学关”。不懂俄文,就去学“速成俄文”现学现翻译点儿俄文资料;来不及编写出全书,就编油印活页讲义,自己刻蜡版,边编边刻,直至深夜,第二天清早到油印机房赶印,拿到教室时仍留有油墨香味,学生戏称“油墨香”来了;没讲过课就“面壁”一个人对着墙壁反复地默讲,再在教研室内试讲,直至通过后上讲堂。“过教学关”的“油墨香”“清醒”了我,我感到教师是“灵魂工程师很高尚。于是,我开始萌生了我对教师工作、教育工作者的纯真的、自然的爱。

1952年末,我参加了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筹备工作组”。组长为时任石油管理总局人事教育处处长连庆溥),她安排我编写《建立北京石油学院计划任务书》目的是呈报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审批该项目。连处长向我传达了时任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及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后,指出:“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抗美援朝及民用需要大量石油,国家急需培养大批石油工业建设人才的重要意义,你一定要在编写时,将建立北京石油学院的重要意义讲清楚。”当时,我很受教育,联系我在玉门油矿实习时,亲眼看到的一辆辆日夜不停、川流不息的满载桶装汽油的卡车将刚出厂的汽油运往西安上火车送到抗美援朝前线的情景,我深深感到建设石油学院,从事石油教育,就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就是报效祖国。这时,我开始将对教育事业的爱自感性上升到理性,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了。此后,我不断加深自己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直至我看到“桃李满天下”时,感到做一名教师非常幸福。人民的儿子为人民,我要一辈子献身教育事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忠于党、忠于人民、报效祖国。就这样,我逐步体会到:热爱教育事业,报效祖国是铸造成为一名教育家的根基。

热爱学生如子,立德树人是天职

热爱学生、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但是,如何做好这项天职呢我在多年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是有所体会的。

我大学毕业时22岁,做了一名教师。我父亲知道后对我讲:“你当了教师要爱徒如子啊一定要像‘望子成龙’那样,把学生培养成才。”他还说:“孔夫子讲过‘仁者爱人’你一定要有仁爱之心,让学生感到慈父般的师爱。我记住了父亲的话,觉得应该培养自己爱生如子的师爱情感。正好那时我刚到清华大学任教,接受了系里下达的建立我国第一个石油矿场机械专业的任务,遇到了一个难题。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的部分学生被分配到石油系石油矿场机械专业,其中有的学生不愿意,闹情绪。我们负责建立这个新专业,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针对学生不愿学石油,不愿离开清华大学到新建立的石油学院的情况,以我在玉门油矿实习时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向他们讲述,三番五次到他们宿舍谈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这时,我开始懂得了什么是师爱,对学生的关爱应从哪里入手。后来,我带研究生时发现有的学生政治上要求进步,就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终于有的学生提出入党申请,并让我做他的入党介绍人,通过党的考验被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时,我进一步感到师爱还包括对学生政治上的关心,引导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带的一位硕士生毕业后出国攻读博士学位,他妻子在国内独自生活,困难不少。一次,她病倒在床上不能去医院,我听说后就去看望她,并帮忙请大夫到她家里医治。这件事启发了我: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也是师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总之,就这样,我在实践中学习,逐步体会到了什么是师爱,怎样发挥师爱,爱生如子;感悟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爱生如子的正确方法,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成才是师爱的归宿。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我对它的领悟,也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1952年蒋南翔任清华大学校长,他在就职讲话中首次提出了要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的理念。我听了之后很受教育,觉得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本领,还要育人,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我不能做一“教书匠”只管“专”不管“红”。1964年,我带领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的一个调研组,到大庆油田调查毕业生质量。他们普遍对北京石油学院的毕业生质量很满意,他们认为:北京石油学院的毕业生首先是“政治思想上过因而在石油大会战中做出了很大贡献。这里所说的“政治思想上过硬”就是“红”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做一名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这次调研使我进一步感悟到了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教师应该助力学生并将其培养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怎样做。人民教师不但必须把树立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而且要始终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及因材施教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开始,1977年全国恢复了“统一高考”及研究生招收,我又开始带研究生了。在此后的多年里,我将自己感悟到的热爱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家精神践行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终于开花结果,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张来斌教授就是一例。他是我带的硕士生,他的入党介绍人是我,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政治方向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专业本领高超的教师。他在我编写出版的《方华灿文集》书上作序时,写的文章题目是“学问之师、品行之师、信仰之师”讲述了在他成长过程中,我对他因材施教的影响。张来斌不仅任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长16年学校71年历史中任职最长者),是全国政协常委,还同时担任学校的安全工程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安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肩挑两副担子。他任职校长,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发展倾心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他创立并坚持开展10余年的“校长下午茶”活动,曾与上千名青年学子谈心话人生,一直被传为佳话。他是学生们常常可以在食堂遇见一起聊天的“来斌校长”。他作为教授,已培养出硕士、博士200余人,且目前仍在给本科生讲课,是弟子们心中严格要求、悉心指点的“张老师”。他创办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全国前10%上榜中国一流学科。他作为安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主持和负责完成了重点研究项目30余项,在油气生产系统的故障诊断、智能预警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他开创的巨磁阻效应新应用领域,在应用于大位移钻井工程风险设计与控制领域时,出现了新的突破。我国南海30多口大位移油气井工程采用这种磁导向新技术,使原本没有商业价值的多个含油气构造得以高效开发,获得了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而以他为第一发明人完成的“复杂结构井定向钻井磁导向技”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此可见,张来斌就是我们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的典型代表,也是教师热爱学生如子的结晶。

有时学生包括张来斌来看我,我们促膝而谈,亲如一家人,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发扬教育家精神,以热爱学生、立德树人为天职,非常幸福

热爱本职岗位,敬业奉献是支柱

爱岗、敬业、奉献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支柱。有人将教师的奉献比喻为点燃的蜡烛在发光,直至熄灭,多年来,我深有体会。

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学校任命我担任机械系党支部书记,我有畏难情绪。校党总支书记与我谈话,他说:“你怕什么不会做就学嘛,在战斗中成长,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干一行,爱一行,你一定会做好系里的工作的。”他的这一番话,点亮了我这支爱岗敬业的奉献蜡烛。

我没有与高级知识分子共过事,就在实践中学,终于能与系主任蔡伯民教授合作,并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帮助他于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全系师生员工一道儿奋斗,机械系自1958年起至“文”前夕年年被评为全校先进系和红旗单位。及至迁校山东,在人员流失、设备损坏,教学及生活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与全系师生员工一起,迎难而上,为再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而努力。为了弥“文革”造成的损失,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我就自己给教师开出了“英语”及“机械振动学”两门提高课。就这样,我在机械系一干就是31年,而且是越干越热爱机械系,以至于1984年我调到校领导岗位之后,仍心系机械系。在校庆50、60、70周年时,连续三个10年直至93岁,三次向机械学院领导“请缨”为学院编写出版了回顾学院历史的《辉煌五十年》《辉煌六十年》《辉煌七十年》三部专著以寄托我对机械系的“乡愁”。

1992年我调回石油大学北京机械系任教。系里找不到人开出新课“专业英语”及“机械可靠性工程”我就承担讲授这些新课的任务;系里试“机械原理”课双语中、英语教学,我就给教师做示范讲授,并编写出版了 Mechanism Design 英文教科书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给该试点课使用。1996年我退休,又被返聘为机械系教学专家组组长,一干就是17年。此间,我除了听教师讲课、反馈意见、进行示范,指导讲好课之外,还编写出版了《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一书,帮助教师讲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2011年,我辞去教学专家组组长工作。此后,我心系海洋石油行业,80岁时编写出版了专著《海洋石油工程》上、下两册,共134万字,获石油石化行业优秀图书一等奖,并被荷兰 Elsevier 公司选中,组织译成英文,由英国牛津海湾出版社出版,行销全球。90岁时,我从自己在国内外发表的250余篇科技论文中挑选出近100篇结集出版了《方华灿文集——海洋石油装备进展》(125万字。此外,我还给《石油学报》《石油与装备》《中国海上油气》以及 Ocean Engineering 等期刊写文章投稿及审稿。此外,我心系下一代,出版了20万字的《寄语大学生》一书,启迪学生成才;为青年教师作“献身石油教育的老知识分子”等讲座,引导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研究生开设了“海洋石油装备新进展”讲座,讲授“海洋油气能源转型中的新能源”等前沿新课题,给学生“充电”。就这样,我写出了自勉诗句“耄耋尤应壮志在”鞭策自己爱岗敬业奉献,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蜡烛”不息,奉献不止,乐哉乐哉幸福感油然而生。

热爱、严谨、创新、追求卓越是动力

敢于创新、追求卓越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而严谨求实,“严”字当头,则是创新与卓越的目标实现的保障。这也是我对教育家精神的体会之一。

追求卓越既可推动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又可推进所从事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塑造自己来说,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卓越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9日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所说的“言为士则、行为世做一名言行在社会上都是模范的高尚的人。向着这个卓越的目标不断追求前进,必然会创造出辉煌。

从推进教育事业来看,追求卓越及敢于创新的驱动非常明显。以办学为例,1952年,我编写《建立北京石油学院计划任务书》时,领导指示我一定要将“经过若干年努力,北京石油学院要达到甚至超过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水平”写进去。结果,1965年我校胜利实现了这一目标,这正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凸显。华东石油学院再建时提出的“建成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于1988年圆满完成,学院被批准更名为石油大学,这也是追求卓越驱动的硕果。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打破条条框框,2011年办学主体自东营迁至黄岛,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则是敢于创新追求卓越之举。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孔雀西北飞”2015年开始,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兴建了拥有7200亩地校园的新校区,正在为新疆的建设及“一带一路”中亚国家培养人才服务,更是全国高校中之首创。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教育家精神在办学中的体现。

再以学科建设为例,我们海洋石油装备学科就是一直在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驱动下前进的。1964年发现天津大港油田,并查明它与渤海里的油气田相连,石油部决定“下海找油”。康世恩副部长来我校做动员报告,号召师生转学海洋石油。我听了报告很受鼓舞,决定从陆上石油矿场机械转向海洋石油装备,为祖国建成一流海洋石油行业培养新型人才而努力。自此,踏上了开拓新学科领域的征程。首先是开新课,无教材就自己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海洋石油钻采装备与结构》教科书。继而,开展科研,建立了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研究室,招收了国内第一批海洋石油装备的研究生。我们团队以“海洋石油钢结构的疲劳寿命”为科研主题,从只考虑随机海浪载荷作用到增加随机海冰载荷联合作用,再到除考虑载荷的随机性之外再加上模糊性,一步步开拓前进,终于建立起了模糊概率断裂力学新学科分支,出版了《模糊概率断裂力学》《海洋石油钢结构的疲劳寿命》《冰区海洋石油钢结构工程力学》《冰区海上结构物的可靠性分析》等专著并获得了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进步奖10项。与此同时,将研制成的“冰区海洋石油平台服役寿命及可靠性评估”计算软件提供给渤海石油公司,用以评估平台剩余寿命,使众多平台得以延长服役年限,并多产出油气,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可见学科建设的进展与科研成果的获得都是与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驱动是分不开的,凸显出了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

无论是追求卓越还是敢于创新都必须严谨求实,“严”字当头,否则,将适得其反。因此,严谨求实也是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之一。对于“严”字当头,我从青年开始直至后来工作中深有体会。

我国古语说“严师出高徒”我青年时期就知道这句话。待到上大学时,在严的氛围中我体会到教育工作必须“严”字当头。我上的北洋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它素以“三严”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闻名。1948年,我一入学,就感受到“严”。学校宣布:一年级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年级数、理、化三门课的统一考试;一年级末的期末考试一门课不及格就退学,无补考。同学们都紧张地学习,怕被退学。及至第一个月统考时,工学院院长李书田教授著名土木工程学家亲临考场监考,非常严肃。这时我感到学校确实是从严治校。后来,我在系及校领导岗位上时,就以李书田院长为榜样,学习他从严治校的精神,给自己规定了三条要求:每学期开学必进教室听课,以检查教学秩序;期末必进考场监考,以督导执行考场纪律;期中必进行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听课及学生座谈,检查提高教学质量情况。

同样,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传承母校的从严治学、从严治教理念。例如,对学生严格要求,我讲课时,若有迟到的学生,必须交出书面检讨。带研究生时,常对学生说:“科研是极其严肃的工作,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要求学生的论文不能有一字一句差错。一次,在学生座谈会上,听到一位学生讲道:“老师一门课可能会讲几十遍,若一堂课未讲好,可以总结提高,下次再讲好,但是我们学生可能一辈子只听这一次,不可能再听改好的课,所以请老师必须全力以赴讲好每一堂课。”我听了之后很受教育,不仅以此鞭策自己认真备课、精益求精地讲好每一堂课,直到今年给学生作“渤海油气田开发装备的新进展”讲座时仍是自己动手制作PPT件,并反复修改及“面”之后才上讲堂,而且还常把这句话讲给年轻教师听,让他们以此为鉴。

1960年,我在大庆油田的石油大会战熔炉里受到了“三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作老实人四严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的熏陶,我进一步体会到必须将“严”字自始至终贯穿于所从事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够保障创新与卓越目标的实现。

我校培养的博士生现在在校任教的高德利、李根生、徐春明、张来斌四位教授,分别于2013、2015、2019、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奋力钻研、敢于创新的成果的取得和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的目标的实现,都与“严”字当头分不开。他们四位都是本科求学于华东石油学院,可以说是“土生土长”都是我校自己培养出来的。其中,我校从石油大会战中学习到的“三老四严”而形成的校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与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正如李根生所说:“多年来,沈院士李根生的研究生导师高尚宽厚的品德修养、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都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我。”因此,可以说我校是“严师出高徒”的典范。显见,教育工作离不开“严”字。

综观上述,我从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及我的亲身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业成功之本,它将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永放光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