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中石大举办“相约论语,文化中国”“传承之舟”读书汇活动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师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在“联合国日”即将来临之际,10月18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宣传部、团委、图书馆、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百草园书社承办的“相约论语,文化中国”“传承之舟”读书汇——“与孔子学院师生共读一本书”专场活动在学生活动中心国际视野中心举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厄瓜多尔孔子学院师生与50余名中外师生连线共话中国儒家经典《论语》。

活动包括“观视频”“诵金句”“言心声”“话感想”“寄未来”五个环节。在“观视频”环节,师生共同观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论语篇》片段,感受了《论语》当中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

在“诵金句”环节,学生代表冯雪梅、左欣然、李宁、张瑜恒、孔繁芃集体朗诵了《论语》中“仁”“义”“礼”“智”“信”的经典篇章,师生们共同感受穿越千年的儒家智慧。

在“言心声”环节,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饶胜文以“孔子与《论语》”为题,分别从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怎样读《论语》三个方面,阐述了孔子对人类文明产生的深刻影响、《论语》作为中国古代元典的核心地位;通过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阐释了无论是大到国与国的相处,还是小到人与人的相处,《论语》在现代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结合活动现场发放的《论语中的子贡》教学材料,勉励师生将《论语》中的古人智慧和现代学习生活结合,促进和启发个人成长。厄瓜多尔孔子学院公派教师毕岩以“读《论语》·品人生”为题,围绕《论语》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与中国文化活动的结合,以及对国际汉语教师素质培养的影响,探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教育原则,讨论了如何将《论语》的精髓融入教材编写和语言教学中,表达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个人感悟。厄瓜多尔孔子学院院长张浩以“用国际中文教育 讲好中国故事”为题,介绍了孔子学院基本情况,回顾了孔子学院近十五年的发展历程,通过服务学员、教学发展、特色课程、“中文+”特色项目、“中文+能源”人才培养模式、品牌形象塑造、品牌文化活动、协同发展等维度展示了孔子学院在跨学科、跨国家、跨文化教育中取得的成就,从促进大学交流合作、加强与厄瓜多尔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与当地中资石油公司合作等方面展望了孔子学院未来发展。

在“话感想”环节,3位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论语》过程中的所学、所悟、所思。厄瓜多尔孔子学院学生代表保罗(Paúl Alfredo Villalva Sánchez),从学习生涯、教学感悟和未来设想三方面分享了阅读《论语》过程中的感悟,讲述了自己通过不懈努力练习汉语发音、成功获得中国留学的奖学金、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故事,阐释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学而时习之”和“有朋自远方来”的乐趣,表示自己身为一名本土汉语教师,将继续践行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游于艺”等教育理念,探索更加适合厄瓜多尔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更生动的汉语教学课堂。国际教育学院埃塞俄比亚籍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美西(Wondafrash Mihret Berhanu)分享了她在中国留学期间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深刻体验,讲述了《论语》中“仁”“礼”等思想内涵对她个人成长和价值观的积极影响,表达了作为来华留学生,她愿意肩负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责任和使命,期待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一个更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外国语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谭洋从个人成长、道德修养、社会伦理等多个维度分享了《论语》的广泛影响,分析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在塑造个人品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师生多阅读《论语》,发掘其宝贵的思想价值,让这部古典著作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时代作用。

在“寄未来”环节,青年学子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论语》篇章写在卡片上做座右铭,激励自我,勉励自我。


(编辑 杨文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