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星光

多元集成、立体贯通!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连日来,中石大连续召开思政课改革创新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思政教育及“大思政课”建设研讨推进会、“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建设交流会和克拉玛依校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交流会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分析研讨问题短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纵深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工作迭代升级、思政课改革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克拉玛依校区和校本部各部门、各院级单位党组织汇报交流了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情况,拓展校内外育人资源、平台、力量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效,以及本单位培育打造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和创新工作案例情况等情况,围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质量提升、载体拓展、品牌塑造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校领导王同奇、金衍、文永红、张广清、刘坚等提出工作要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抓手,统筹好教师思政工作和学生思政教育,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迭代升级;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统筹好日常思政教育和和主渠道教学,以“大思政课”理念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以课程思政理念推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努力开创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应乘势而起,把思政课和马院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蓄势待发,在高质量课程建设、能源特色深度融入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持续下功夫;借势而进,借助行业力量、首都和新疆区位优势、大思政课建设融合之势,凝聚协同育人合力。要注重凝练学院建设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打造中石大马院的特色优势。要向上借势、向下发力,向内挖潜、向外扩容,向前衔接、向后延伸,着力打造多元集成、立体贯通的大思政课。

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校内品牌项目体系化建设,深化对日常工作的总结凝练归纳。加强协同联动,完善协同育人体系,开展有组织的项目培育,各主责部门要强化牵头意识,进一步整合项目、平台、载体、资源、力量,体系化推进有关项目落实落地。把握好育人成效和思政成果的辩证关系,在保证思政工作育人实效的同时,重点提炼有显示度、影响力、竞争力的精品项目,示范带动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提升。

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突出发展性,主动探索落实“一融双高”理念的制度机制、实现路径、办法举措,提升育人成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继承性,继承和发挥思政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优势,坚持在守正中创新,谋划提出新的理念、思路、平台、载体、形式,推进思政工作与时俱进、迭代升级;突出系统性,把思政工作贯穿融入办学治校理教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加强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调推进;突出精准性,推动思政工作从“大水漫灌”到“大水漫灌+精准滴灌”转变,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赋能精准思政;突出组织性,加强有组织的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立健全校院两级贯通、院际横向联动的组织机制,精品项目和典型案例的培育机制,“立项支持建设+精品项目案例评选”的推进机制,完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统筹做好校区思政工作,努力开创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近年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和“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能源行业和高等教育的“双领域”特色优势,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力量,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拓展“大格局”,打造了多元集成、立体贯通的“能源强国  能源报国”大思政课,着力培养造就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投身能源行业主战场,助力国家端牢能源饭碗、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坚持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融入

全面融入教育体系。把“大思政课”建设纳入五育并举大教育体系。2023年以来党委制定印发了《“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实施意见》,通过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专项行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弘扬计划等,对“大思政课”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


图片


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教学大纲,将“大思政课”建设理念和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专业和通识课程,将能源报国思政元素系统融入课堂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构了以“文化赋能”为精神底色、“数智提能”为引领途径、“实践释能”为成效支撑的“大思政课”CUP育人体系;推进一课一品牌建设,建成了1+5门品牌思政实践课。2023年学校和兄弟高校共建石景山区“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面融入第二课堂。把“大思政课”建设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通过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群,通过学生各类社会实践等,深化思政课实践环节,将实践深度贯穿学生学业生涯全周期。

1aedf8a3d3723fadadab1fb889e4e46.png

坚持行业化立足、全谱系挖掘

共建实践教学大基地。在大庆油田、玉门油田、胜利油田、渤海油田等能源企业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基地100余个,每年6000余人次赴能源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习实践。

图片


图片

打造校外导师大团队。聘请能源行业“大国工匠”、科技专家、技术能手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沐光校外导师”、学生辅导员等700余名。

图片


图片

建设协同育人大课堂。“蟒山讲坛”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邀请两院院士作报告30余期,“风华艺苑”综合文化艺术平台引入行业资源入校举办展览等30余场次,“学楷模、做先锋”事迹报告会邀请石油企业英模人物宣讲先进事迹10余场次。

坚持集成式整合、集群化开发

优化课程建设力量。遴选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骨干,成立时代新人培根铸魂研究中心、石油文化研究中心、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创新研究中心、风华传薪青年志愿宣讲团等,汇聚大思政课建设合力。

整合授课场馆设施。整合石油精神教育基地、石油之光科技馆、蓝海4D影院、校史陈列馆等,集成打造“能源报国”科学家精神弘扬教育基地,打造体系化、规模化、多元化授课场景。

72a35c5f8b267cee0788d8ce366f446.png

集群开发多元课程载体。制作石油科学家精神广播剧、微党课、微视频、油画、明信片、打卡印章等系列周边文创产品,编写石油精神系列教辅丛书4部。


图片


图片


坚持项目式牵引、品牌化塑造

打造引领式重点项目。打造石油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全景展示在石油行业中做出奠基性、开拓性、创造性贡献的54位院士科学家事迹;打造风华网络公开课,邀请能源行业领军式人物作报告18场次;打造学科专业启蒙课,7位院士讲授专业第一课,为学生扣好专业发展第一粒“扣子”;打造口述校史系列专题,就地取材挖掘校本课程资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培育精品化特色品牌。校团委打造“石油先锋成长营”,每年组织500余人次深入油田企业一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地球科学学院打造“李四光讲师团”,宣讲石油地质知识,30所中小学近万名学生受益;石油工程学院打造“铁人精神训练营”,工作案例入选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平台优质资源。

image.png

坚持数字化赋能、立体化推广

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打造石油文化、“双碳”战略、能源安全等虚拟仿真教学微课堂专题12个,建成穿越时空的对话、大庆会战、海上石油天然气产业等3个沉浸式课程群。

image.png

建设立体化融媒体传播平台。上线石油科学家精神线上主题展厅,持续深入报道科学家微故事和创新举措,营造浓厚氛围。

image.png

深化网络大思政课研究推广。全面使用“智慧马院”系统,两名思政课教师入选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智慧思政项目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哲社项目、北京高校思政工作课题支持。

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更加坚定,一批学生走上“万米深井”“深海一号”等大国重器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纽带,校企协同协作合作更加深入,在新领域新赛道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增添了新动能新优势。《新闻联播》多次报道学校育人实践与成效,“能源报国”科学家精神弘扬教育基地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支部共建搭平台携手上好大思政”项目荣获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


(编辑  刘晓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