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星光

郝世杰:天道酬勤 志远笃行

 

 

郝世杰第一次为石大师生了解,是在2013年。那年3月,《Science》刊发了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崔立山教授研究组作为第一作者单位撰写的论文“A Transforming Metal Nanocomposite with Large Elastic StrainLow Modulusand High Strength”(《一种超大弹性应变、低弹性模量及高屈服强度的相变金属纳米复合材料》),这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这本世界顶级综合类学术期刊上。郝世杰,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那时,他还是崔立山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郝世杰,1984年出生,2013年博士毕业留校成为理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短短几年间,他被学校破格聘为岗位教授,入选了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先后获得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的项目资助,近日又成功入选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在很多人的眼里,郝世杰很幸运,成长道路可谓一帆风顺。事实上,在看似顺风顺水的幸运之路上,恰恰是他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是他对学术的执著追求,让他在重要的关口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把握住了宝贵的机遇。

2003年到2007年,郝世杰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连续四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当时工科专业的学生读研究生深造还没有成为热门选择。当同学们纷纷选择就业,开始寻求稳定的生活时,郝世杰报考了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生,进入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从高分子材料领域跨入金属材料领域,这是一段艰苦求学的经历。在研究生一年级,他补修了多门金属材料方向的大学本科基础课程,同时努力完成了金属材料方向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研究生二年级时,他被保送中国石油大学材料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崔立山教授从事新型金属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特性研究。20089月,他因为成绩突出被学校选送到中国国家电子显微镜中心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在此期间,他将在国家电子显微镜中心学习到的新知识与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系的研究方向相结合,创建了纳米线增强记忆合金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20103月,他再度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选送到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在美国联合导师RenYang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高能同步辐射技术表征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演变方面的研究。高能同步辐射大科学实验装置是科学家们公认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最有效工具,然而,由于此类大科学实验装置需要巨额运行经费和超高科学技术水平,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台高能同步辐射大科学实验装置在运行,分别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高性能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的使用机时安排非常紧张,郝世杰每年可以申请到4次实验时间,每次5天,每次实验前他都会在实验室里准备好五天的食物,在实验室不分昼夜连续工作五天,饿了就吃点面包,困了就趴在实验台上休息一会儿,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仅有的实验机时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在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外,他还帮助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系的师生们利用高能同步辐射实验装置测试了大量实验样品。除了利用自己申请的同步辐射实验机时,他还经常在深夜到实验室去,在别人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利用高能同步辐射装置尽可能多地帮助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系的师生们测试实验样品,获得更多重要的实验数据,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在美国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夜以继日地学习,潜心科研,并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学术大师进行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外导师和其他合作者的高度评价。他参与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顶级综合类学术期刊《Science》上,并入选了“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填补了人类目前正在使用的陶瓷、金属和高分子三大类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的空白区。

郝世杰始终坚信“天道酬勤”,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他总爱引用爱迪生说过的话: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留校任教后,郝世杰主讲了本科生必修课程“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和研究生必修课程“材料学科前沿”,还负责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课程“认识实习”。如何上好这些课程,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求知欲望,对郝世杰这样一名刚刚任教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够尽快掌握讲课技巧,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他除了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学培训外,还多次旁听学校教学名师的授课,找教学专家请教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第一学年的教学效果评议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郝世杰还主动担任了材料系2013级本科生的班主任,他经常会找学生谈心,对他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入选了国家级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在研究生教学中,他总是力求将自己所了解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尽量使学生获得先进适用的专业知识,并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针对研究生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他一方面要求基础薄弱的研究生及时补修本科生的有关专业课,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上下大功夫,不仅深入浅出地详细讲授课程的重点内容,而且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力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丝不苟地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利用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忘我地开展科学研究。在他的时间表上,没有节假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几年如一日。就是凭着这种执著的刻苦钻研精神,近五年,他已发表学术论文3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在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一路走来,郝世杰潜心科研创新,倾心教书育人,取得了许多突破性、开创性的学术成绩,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他说: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独行之路。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学校的培养、前辈们的指导,更离不开自身的不懈努力。干事业就如逆水行舟,只有不断地努力,不骄不躁,踏实勤奋,才能以更优异的成绩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