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星光

李根生: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201310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暨校友师生联谊会上,李根生教授作为恢复高考后走进石大的一代追梦人代表走上舞台,与数千名校友师生一起分享他的青春梦、石油梦、奋斗梦。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叫李根生,是咱们学校自己培养、土生土长的一名教师。”

今年127日,2015年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名单公布,这位在中国石油大学“土生土长”,学习工作了37年的“资深石大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成为石大的荣耀、石大人的骄傲。

 

 

 

江河有源,源无尽而水不息

  1979年,中国大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一年,18岁的李根生也迎来了自己人生新的起点。作为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三届大学生,他告别了家乡安徽省石台县占大镇南源村,告别了陪伴他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秋浦河水,走进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开始钻井专业的求学之路。

  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他考入华东石油学院钻井专业时,学校只有5个系,在校生2000多名,住的是“干打垒”和简易平房,下雨天校园内泥泞的道路使学校一度有“泥浆学院”之称。1983年他本科毕业,考入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师从沈忠厚教授。当时全校硕士生仅30多人,先是住在石油大院一个简易的临时板房里,后来才搬到南教楼教室改成的宿舍。由于研究生部缺少教室和师资,学生们一部分课在南教楼上,一部分课在附近的高校上。学校没有操场,只能把主楼旁边的空地当作临时操场,早上跑步也只能绕着主楼跑。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个临时图书室。他硕士毕业时,120多页的论文全部是手写的。

  面对所有这些困难,自幼家境贫寒的李根生从来没有觉得它们会对自己的学业造成什么困扰和影响。强烈的求知欲让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油气钻井领域的新知,深深沉浸在学术世界带给他的幸福之中。

  从硕士到博士,李根生都师从我国石油钻井领域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教授。1984年,沈忠厚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将水力机械中十分有害的空化空蚀现象引入钻井射流中,变害为利,用以提高钻井速度,这一新思想开创了新型射流钻井基础研究的新方向。

  在导师的指导和影响下,李根生此后近30年一直专注于水射流油气钻井和完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在石油工程中初步形成空化射流钻井、完井、压裂的应用技术体系。

  多年的学术实践中,坚持将石油工程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齐头并进是李根生锲而不舍的追求。他所从事的石油工程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技术,基础理论涉及力学、材料、机械等众多学科。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科研道路,率领团队发展了围压下自振空化射流基础理论,创新研发了深井空化射流钻井系列技术,为解决深井提速重大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引起国际同行专家的关注,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拓水射流完井增产理论与技术研究领域,研究成功了水平井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技术,获得了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提供了一项有效技术;首创了空化射流处理地层解堵技术,取得了物理法处理地层解堵技术的突破。他是全国钻井领域第一个“973”项目“深井复杂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他的团队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联合,成功申请了中国石油大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页岩气藏水平井完井与多级压裂增产的基础研究”。

  截至目前,李根生和他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在全国陆上和海上20多个主要油气田试验和示范,生产效益显著,对推动我国油气钻完井工程特别是深井钻井和低渗完井增产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自主研制的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专利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受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欢迎,已授权转让给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在全国10多个油田规模应用,并向海外技术推广,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而这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饱含了他和团队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都积淀了他对石油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5篇(被SCI/EI收录45篇次),合作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件、美国专利1件,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这样的成绩,意味着超乎想像的繁重工作量,意味着无数个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日子。但李根生对于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工作总是积极参与,对于交给他负责的任务总是全力以赴。

  2008年至2011年,李根生担任了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系主任和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至2014年担任了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主任,为油气井工程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油气井工程学科油气井流体力学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他全力以赴投入到学科和实验室建设的繁重工作中去,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设成全国排名第一的重点学科、为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与建设做出了贡献。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的主干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学校实现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至为关键。为推进学科的国际化进程,他非常注重国际学术交流,连续4届被邀请担任美国水射流技术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作为组委会成员参加组织召开了第8-12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水射流会议;他先后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和专题报告4次;与美国Oklahoma大学Shah教授等国际著名钻完井技术专家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先后邀请Shah教授来校讲学和交流,合作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页岩气藏水平井完井与多级压裂增产基础研究”的工作;2015年他被美国Utah大学能源与地质研究院(EGI)聘为高级客座科学家。

  李根生常说,在今天的科技发展中,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有大作为,必须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梯队建设。他带领的研究团队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不同年龄、专业、层次的人员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努力。老教授经验丰富,高瞻远瞩,观察力和判断力强;中年人年富力强,承上启下;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接受新知识快,创新能力强。每个人都在团队中充分体现出个人的价值。

  李根生30岁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3岁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他深知在青年教师成长的道路上老教师传帮带的重要意义。对团队中的年轻教师,他悉心指导他们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关心他们的事业发展。每年他都要亲自带领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到现场去,作为技术指导指挥重点井施工。

    他不仅自己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还指导和带领青年教师钻研教学法、开展学术研究。他负责的《完井工程》本科教学团队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近几年,在他带领的团队中,已有1名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青年教师获得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青年科技奖, 2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提名奖1人。2015年以他为主要学术带头人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压水射流钻井与完井创新团队”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

 

春风化雨,育桃李而细无声

  多年来,李根生一直没有放下一线的教学工作。他说:“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感到肩上责任重大。身为大学教师,既要放眼科技前沿,开拓创新、不断超越,永葆科研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要为人师表、严于治学,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近年来,他相继主讲了本科生主干课《钻井与完井工程》、《完井工程》、《完井工程课程设计》,主讲硕士生专业课《现代油气钻采工程》、《水射流动力学》等课程,承担并负责了学校《钻井工程》与《完井工程》课程群重点课建设和《完井工程》教材建设等教学研究项目。他主持的“《完井工程》课程建设与实践”和“完井工程创新性教学与实践”分别获学校第七、八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就在今年的12月,由他带领团队共同完成的“油气井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再次被评为学校第九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根生的研究生,或者上过他课的本科生,都会被他的尽心尽责和细致耐心深深折服。在学生们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好老师的典范。在教学中,他总是力求将自己所了解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尽量使学生获得先进适用的专业知识,并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针对研究生不同的专业背景,李根生教授一方面要求研究生及时补修本科生的有关专业课,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到现场实习的机会,先后安排多名研究生到南海钻井平台、中原钻井院、中石油钻井院等单位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扩了他们的视野。

  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他非常注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先后推荐和选派5名博士生、10多名硕士生通过学校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他注重为研究生们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定期组织研究生汇报论文工作进展,及时指导和解决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视他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良师益友。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会想方设法从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与学生交流,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每年他都会组织研究生开展拓展训练和团队锻炼活动,他还出资购买体育器械,设立日常活动基金,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优良的素质、健康的体魄圆满完成学业”。

  同时,他还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他将所获得的“孙越崎能源大奖”5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学院开展学生科技活动,他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获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二等奖。

  盛茂是石油工程学院钻井专业2004级的本科生,后来师从李根生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至今难忘自己本科时李根生老师指导他和同学们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获得校级一等奖的经历。“我们几个同学当时选择的科技创新题目是‘水平井旋转射流冲砂洗井方法设计与动画演示’,而这个创新思想的萌生要得益于李根生教授特有的启发式指导。他先是要求我们仔细查阅近十年国内外洗井技术发展现状,然后又介绍了水射流的类型和特点,并引导我们思考各种射流应用于冲砂洗井中的利弊,最后还用动画演示了他的一项科研成果——直井自振空化射流解堵技术,这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水射流的现场应用。李老师在详细了解了我们的知识结构之后,精心帮助我们确定了攻关的方向,还专门安排了两位师兄具体指导我们的创新实践,使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科研创新的无穷魅力。”

  

  质朴沉静,温文尔雅,谦逊和善,这几乎是李根生教授给石大每一位师生的印象。如同他的研究方向与水结缘一样,他的气质中也有着如水一样的魅力:纯粹宁静,淡泊包容,柔和坚韧。

  对于自己的成绩和付出,李根生总认为那都是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本分。而对于所处的时代,对于学校的支持,对于恩师的教诲,李根生总是充满感恩之情。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直接受益者,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巨大变化,见证了教育事业的腾飞。是国家的繁荣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环境,是老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一直激励着我们,是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让我们的奋斗梦插上高飞的翅膀;是油田和石油行业为我们提供了现场试验和检验理论的机会,给了石油科技梦实现的平台。”

  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必须踏踏实实,从基础研究入手,甘耐寂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大的创新性成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走捷径,是不会成功的。正如他经常引用来勉励自己和学生的马克思的一段话说的那样,他坚信: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