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科研工作成绩显著,成果喜人
发布时间:2004-09-29 | | 浏览量: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石油大学(北京)第五次科研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校科研工作从2000年来,通过全体科研人员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校科研工作在“九五”的基础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立项渠道、项目经费逐年增多。
2000年归属教育部后,我校在继续加强原有的立项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渠道,科研项目立项层次逐年提高,服务面向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国家“973”项目研究中,我校全部参加了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关的所有973项目,在研子课题16项。其中,作为主持单位的一项“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规律”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年内将验收结题。我校还主持了“973”预研课题2项。
今年,以我校化工学院鲍晓军教授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化工领域“973”项目“重油高效转化与优化利用的基础研究”可望获得批准。
在国家“863”项目研究中,除了在海洋领域的资源勘探、油气钻井等方面承担主要研究任务外,在能源领域、新材料领域、自动化领域都发挥了我校的特色研究力量,目前承担了各级别的“863”项目共19项。
我校所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也继续滚动立项。(按照科技部“3+2”管理模式,2001年-2003年参与子课题10项,2004年-2005年又滚动立项15项,包括“塔里木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天然气吸附储运关键技术”、“聚合物驱后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研究”等。)
近几年来,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申请数和批准数都不断增多,反映了我校在基础研究方面较以前已有明显的进步。2003年共批准资助项目21项,目前在研的基金项目有40多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自然基金重大项目4个课题。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俄罗斯能源战略与油气外交研究”项目的立项标志着我校在社会科学基金方面取得零的突破。截止目前,已获悉2004年我校获得批准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1项(含西部计划),并与中科院合作申报成功重点项目1项。
四年来,我校广泛参与了石油石化行业的国际合作项目,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地球物理、钻井工程和催化新材料等领域承担了多项CNPC、SINOPEC组织的国际合作研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等国家的相关研究单位签署合作合同15项,合同经费1000多万人民币。
另外,我校还承担了国家经贸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等部委和省市的多项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承担,扩大了我校的科研面向和社会影响,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年来,我校和三大油公司的科技合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真正体现了学校的石油石化特色和为石油石化科技生产发展进步服务的宗旨。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直是我校科研工作的主战场,四年来我们共承担160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科技开发项目,同时,每年我校在CNPC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立项项目中都占绝对优势,占创新基金立项的30%以上。
与中石化的合作,我校也改变了以往以下游研究项目为主的局面,扩大了研究领域,四年来共承担了中石化上下游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等项目60多项。
与中海油的科研合作也逐年增多。我校承担的863研究基本是与海洋石油公司合作的结果。同海洋石油公司的合作领域也不断扩大,在勘探、开发、钻井、储运等方面四年来共承担83项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止2004年9月,我校还通过多种渠道,累计签订横向技术开发服务合同1030项。
2000年以来,我校科研经费增加较快,从1999年的6000多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近1.3亿元,4年累计到位经费约4.3亿元(其中,纵向经费2.8亿元,横向经费1.5亿元)。随着科研经费的增多,经费的来源渠道也不断扩大,目前我校科研经费的构成包括国家有关部委、北京市、三大油公司及其企业等各个层面,改变了过去较为单一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