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提交科技部验收


评审组正在听取汇报 


金之钧教授向评审组汇报

11月3日,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提交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验收,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金之钧教授和王清晨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向评审专家组作了汇报,着重阐述了项目的创新成果、对国家油气勘探和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并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

该项目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由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于1999年立项,从项目立项之初到实施至今,始终以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具有中国海相盆地专属性科学问题为核心来开展工作。

项目的突出进展可以概括为“1个标准、2个盆地、3项理论新认识、4项技术、5项创新成果”。“1个标准”为:确定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TOC=0.5%,该标准已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股份公司新一轮的油气资源评价中得到应用,并成为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的我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新标准。“2个盆地”是对塔里木盆地和渤海湾盆地进行详细解剖和预测,并有效地指导了当地的油气勘探实践。"3项理论新认识":(1)建立了库车-天山盆山系统第三纪晚期重力扩展作用地质模型,建立了挤压褶皱带盐相关构造变形模式并成功地应用于库车盆地的油气勘探;(2)揭示了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三大控制因素,建立了中国叠合盆地海相烃源岩的分布预测模式;(3)深源富氢流体的发现,强调了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对生烃成藏的影响,开拓了成藏研究的新思路,为进一步研究盆地深部热流体中的热能与物质对成藏的影响奠定了基础。4项技术为:(1)叠合盆地构造解析与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与技术;(2)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定年方法与技术;(3)叠合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与技术;(4)叠合盆地深部油储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与技术。5项创新性成果集中表现在:1)建立了库车盆地-天山中-新生代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研究模型;(2)明确提出叠合盆地碳酸盐岩烃源岩分级评价和中国叠合盆地海相烃源岩的四种分布预测模式和两种非烃源岩的发育模式;(3)建立了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4)发展了塔里木盆地多期混源油气判识与分布预测技术和方法;(5)提出并形成了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与隐蔽油气藏分布预测技术和方法。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共发表学术论文482篇,其中SCI等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90篇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产业部门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学难题,也在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项目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之间架起了衔接的桥梁,为年青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他们有的成为长江学者,有的在5年内从副研究员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同时培养出一批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最为宝贵的是,通过项目实施,凝聚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群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