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高德利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13-12-19 | 来源:宣传部 | 浏览量:
高德利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的公告》,公布了2013年中国科学院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9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石油大学高德利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当选的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9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技术科学部9人,高德利教授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目前,中国石油大学教师中已有3名两院院士,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铁冠教授、高德利教授;校友中院士总人数达到25名,其中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德利简历: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1984年获西南石油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石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曾获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英国等海外访问学习与研究。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CNPC石油管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第八届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第八届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及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还担任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Petroleum Science、石油学报、中国海上油气、特种油气藏、非常规油气、石油钻采工艺、石油钻探技术、钻采工艺、探矿工程等国内外多家期刊的编委,是中央联系的石油工程专家。
高德利教授长期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油气钻探与开采为主攻目标,在定向钻井、井下管柱力学与控制工程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贡献。他综合考虑钻头和地层的各向异性钻井特性,建立了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的新模型,确定了控制钻进方向的特征物理量和本构关系,发现正交各向异性地层可产生12种不同规律的井斜效应,并提出定量评估新方法;建立了底部钻具组合三维分析模型和优化算法,揭示了可控参量的作用规律及钻头匹配机理,发明了邻井距离随钻探测系统,创新发展了定向钻井理论与控制技术。综合考虑主客观约束条件,建立了大位移钻井延伸极限的理论概念和预测模型,实现了工程风险设计控制的技术突破。着力探讨井筒套管的非均匀载荷特征与作用规律,同时考虑套管缺陷、水泥环胶结质量及高温高压效应等诸多因素,揭示了复杂工况井筒完整性的退化规律与破坏机理,提出复合管柱分段预防建井模式与设计控制优化方法。高德利教授在科研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成果不仅有学术创新性,而且在陆上和海上油气田有显著应用实效。迄今为止,他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被SCI收录42篇、EI收录121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含:[美]英文专著2部,[欧]国际合作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2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及省部级科技奖特等奖1次、一等奖4次和二等奖6次。
高德利于1986年被华东石油学院晋升为开发系讲师,1992年被清华大学晋升为固体力学副教授,1993年被石油大学晋升为石油工程教授,2001年被教育部评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获首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及首届“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等;是1994年度“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和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也是首批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一、二层次)。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2004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编号:IRT0411),又入选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批准号:51221003)。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