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东风,是安全工程的专业负责人,是大二学生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的老师。在教学中,会结合课程内容不时地穿插讲一些小故事,既能使课堂变得鲜活和生动有趣,也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课程思政自然地融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家国情怀、学习的动力。
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生活与学习的节奏,人们每天会接受很多的信息,有真有假,内心多少都会有一些担忧和恐慌。种种状况也促使很多人思考一些问题。在面向产出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8条职业规范中说: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第12条终身学习要求: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工程新发展的能力。在开学的第一课中,关于疫情,和学生围绕这两条进行了沟通交流。毕业后走入社会履行责任时,要对人们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做出专业的解答与回复;对于不懂的方面、没有根据的事情不能随意妄加揣测,不然以你专业人员口中传递出的信息可能会误导他人,可能会造成恐慌,产生负面影响。而能够比较清醒的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了解和懂得的,哪些是自己不明白的,想要去研究的,这就是一种能力,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正应对了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也更好的理解了毕业要求的内涵。
在讲到力的平衡以及重心时,会向学生介绍欹器----春秋时期鲁国人发明的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它有一个奇妙的特点,未装水时罐身略微前倾;当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时,罐身慢慢竖立变正;当向其中注满水时,罐身则一下子倾覆,罐中的水也随之倒出,之后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学生作为小项目训练,设计制作演示,不仅兴趣盎然,也从中领悟到中国古老的做人哲学:骄傲自满,往往向它的对立面——空虚转化。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凡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失败的。
在动力学的教学中会介绍一些科研成果,如深水探测器。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蛟龙号吧,就是一种深水探测器。他的研发也是国家开展863计划的触发点。当时,有关世界公共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公平起见,联合国通过了一个方案,就是将公共海域划分成若干块,各国通过抽签得到自己可以探测开发的海域。看似公平吧?但是这个方案是有约束条件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自己的技术探明洋底的资源情况。中国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终于成功开发出深水探测器,在南美附近的那块海洋探测出那里海底富含金属镁。上世纪的90年代,新闻联播以头条消息发布了这一好消息。何况根据现行国际法,一个国家陆地边界向外延伸200海里是这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然而当一个国家能够举证证实陆地边界附近海域的海床结构与大陆架的结构类似,基于海床是大陆架的延伸,这个国家可以在更广泛的海洋面积内主张更多的利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日之间的海洋中间线的划分因为我们拿不出海床结构图而在谈判中常常处于劣势。2007年,俄罗斯为了解决与丹麦、加拿大在北极海域的海洋国土纠纷,其深水探测器和平号赴相关海域考察,搜集了证据后提交联合国,称罗蒙诺索夫海脊是俄罗斯大陆架的延伸。
在压杆稳定性的教学中,讲述世界十大工程灾难的魁北克大桥事故。那是一座当年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悬臂桥。由于对压杆失稳的认识不足以及负责人在发现杆件弯曲变形变的较大后没有引起重视,最终因9#旋杆的受压屈曲失稳引起连锁反应致使即将竣工的大桥整体垮塌,造成75人死亡,11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大桥坍塌后的废弃钢材被当地大学买走,做成工程师之戒赠与一批批莘莘学子以铭记这一深刻教训,牢记工程师的责任。当将桥梁的构件加粗变短,其抗屈曲失稳能力提高,100年后的今天那个大桥依然坚强矗立在那里。几十年之后,在其旁边又建设了魁北克二桥,这是一座悬索桥。对比两座桥梁,可以看到二桥比旧桥秀气了很多。原因就是将构件由受压变成受拉,构件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材料,节省了大量的成本。由此我们再来看海洋油气工程的发展。当开发从浅水到深水时,钻采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是,深水时如果继续采用固定式的话,底部构件光是自重引起的压力就可能导致屈曲失稳。其解决方案也是受到桥梁建设的启发,想办法将构件由受压变为受拉,什么办法呢?对,利用水的浮力。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深水油气开发的半潜式平台、柱桶式平台、浮式生产系统等等。这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就是生产力,科学改变命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书育人,这就是作为教师的初心吧。我将继续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服务国家油气安全战略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