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进师生情谊,传承身边优秀典型模范教师的师道精神,促进师生间的良性教学互动关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年10月20日举办“教书育人”经验交流分享会。
一、教师分享发言
李卫红教授:
1、如何界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
优秀是一个在社会关系中的概念,属于一种社会属性。所谓的优秀没有固定标准,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符合自身所处关系的目标。学生的身份是多重的。在家庭中,他能承担着家庭阶层上升的责任,通过学习使自己在社会上立足;在学校中,他能传承了前人的学术成果并能进行一定的创新;在社会中,他能在自身的岗位中做出符合社会价值观念与价值规范的杰出贡献。综上,一个优秀的人要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与品质,并非一个简单的尺度能够去衡量。
2、师生共同努力成就美好人生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师生的默契,即因材施教,制定学术上的成长方向,注意学生的短处,通过参加活动与交流进行弥补,实现扬长补短。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王鸣野教授发言:
教学的意义:学问不应止于象牙塔,其对社会和国家的意义非凡,将学问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能增进人民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认知,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
教育哲学观:西方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师生的关系:自创自新,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到平等的朋友关系。
教学的态度:无论对象,立足于学术,严谨教学,拒绝教条化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创新发展。
二、学生问答环节
学生:在您的标准下,最优秀的学生是什么样的?
老师:所谓的优秀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评价,而进行评价的衡量尺度是多维的,参考系不同,衡量尺度也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闪光点,将自我完善与社会进步结合在一起,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扬长避短,并能够对集体与社会作出最大贡献,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秀。在不同的标准下,如果强行给出一个“最”的定义,那就会陷入形而上学,违背辩证法。
学生:如何学习与为人处世的经验?
老师:三不怕:不怕吃苦,不怕认真,不怕走弯路;三不怕让我们积淀学问,积淀人格。厚积薄发,才能开物成务。
三学好:学好哲学,学好出入,学好博爱;哲学启迪自生,出入成就自在,博爱取获自悦。
不知不觉,短暂的交流会结束了,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将永存我心。相信在未来的时光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们定能不负老师们的嘱托,在各自奔赴的道路上散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