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理教工党支部为促进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结合,将党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在《中国石油文化概论》课程中展开具体实践。课堂延伸到学校的艺术展厅,以宣传部“信仰的力量”主题展览为平台设计课程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党史下的石油史,石油史中的党史,以红色家书为载体展开跨时空的对话,学生思想受到洗礼。
黄驿茗(20级思政专业本科生):瓦尔登湖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如果有自己的信仰,那么无论与谁合作他的信仰都不会贬值;如果没有信仰,那么无论他加入到什么团队,都不过是茫茫众生的一员,终其一生都在随风漂流。有些时候我们不能按照计划与梦想始终不渝地前行,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筑成强大的信仰堡垒,最终我们还是会向欲望与现实屈服。展馆中展示了当代大学生与革命英雄跨时空对话所写下的书信,更记载、收录着无数份家书以及与友人的来往信件。他们或是各行各业中的模范杰出人物,或是一心为国,赤胆忠心的革命家。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心中信仰的不懈追求,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信。即使是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情况下,他们也从未觉得苦,从未觉得累。他们的乐又是从何而来呢?在我看来,是他们的精神的饱满明亮,心中的那份坚守执着与信仰不容任何人破坏,时刻笃定其志,事事做到问心无愧,充满浩然之气 。信仰的洗涤让他们没有因五斗米折腰,没有在声声炮击下迷失最初的从军志,没有在严峻的石油开采条件下一走了之。像钱学森 ,袁振民等人以杰出的技术出色的才华享众星捧月,却内外修省,时刻坚守着个人的底线,寻找着坚定的自己;像左权,陈云等将军和我们一样都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家书中让我感受到他们也渴望与亲人相聚,陪伴孩子的每一段成长,但是在儿子,父亲身份的背后他们更是一位共产党人,是中华儿女可以无比信赖与依靠的军人,矢志报国,心系众生,九死不悔是他们对信仰的回应,以此书写着奋斗拼搏的赤红基调。像王进喜,杨理衡,廖华志等石油人更是以拳拳之心是中国摆脱贫油国的帽子填补中国石油业的空白,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荣光是他们心中的信仰,将自己心中的温暖汇入他们挚爱的中国大地。一张张泛黄的信纸与邮票保留至今在我看来真的是实属不易,正是这些老物件见证着这些前辈们滚烫炙热的人生,心中有着烽火正炽的信仰,在各自的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用行动践行心中的信仰。在与心中的信仰相遇之前,他们会经历迷茫与徘徊时但是他们学会抬头见阳光,在失落不安时,一颗心明朗芬芳,便摆脱冷气,向上走,不沉沦。在那个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家书抵万金呀,收到一封信件可以让他们欣喜很久,悲欢离合都融化在字里行间,而家书对于吾辈青年而言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激励着我们用自己滚烫的热血担负起属于自己的时代使命,在自己的专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宋怡(20级思政专业本科生):怀着庄严的心情我来到C座观看“信仰的力量”红色家书主题展。今祈望跨越时空百载,谢先辈以成仁报国之恩。安静的环境衬托庄重而静谧的氛围,在文字汇成的时空里,谱写着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之歌。他们有的家有老小而不得归,他们有的疾病缠身而无法疗。黑白的照片残缺着几角,传达的却是最感人的革命故事。最令我感动的是,有的英雄只有儿时的照片,有的甚至没有留存下一张照片。弥留的文字显得格外珍贵。一封封家书,映照初心;一行行文字,寄寓深情。“没把革命进行到底哪能回家呢?”先辈一言,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那个年代,生于时代,无愧于时代,生于时代,不负时代。我们只所以觉得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可是文字是有温度的,读着这些文字,似乎拉近了我们与先辈们的距离。于个人,那些情感,真挚的情感,或是情真意切的思念,或是恳切耐心的教诲,似乎我也和远方的母亲通信了。如果我们思念远方的亲人,那么那封家书就已经寄到他(她)的心里。于国家,家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传承民族精神和个人风范的重要载体。信念的源泉 ,奋斗的风采 ,担当的气概三个单元的展览把我拉回革命年代的光景。观乎历史,幸倚君竭热血而救亡,图万世而革命,能使泱泱华夏,不奴役于洋人之手,得有喘息之机,方或今世之功业。千载之耻,未敢忘怀,后辈当不负时代使命,赓续精神血脉,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张可莹(20级思政专业本科生):在展厅里,看着一封封革命先辈们的家书,我仿佛跨过历史的长河,穿越时空,与那时的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从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中,我不仅感受到他们作为一位丈夫对妻子,一位儿子对父母,一位父亲对儿女的挂念愧疚或是谆谆教诲,更感受到他们在亲情之外对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并甘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从朱德的“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到毛泽东的“不要来此谋事因为此处并无薪水”,我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情怀;从吉鸿昌的“夫今死是为时代而牺牲,”到黄继光的“不立战功不下战场”,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扫热血的英雄气概;从钟敬之的“勇敢改造自己以便更好为人民服务”到贾树端的“让甜蜜的回忆成为搞好工作学习的动力”,我感受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为建设奋发有为充实自己的精神面貌……回望历史,斯人已逝。而如今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当代青年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凝聚红色力量。作为思政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马列主义专业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爱国爱党;另一方面,也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将来用所学的思政知识教育更多青年学生,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用信仰的力量助力中国梦建设。
张文丽(20级思政专业本科生):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总有一种信念让人坚守笃定。一封封家书,映照初心;一行行文字,寄语深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走进我校举办的“信仰的力量——红色家书主题展”,在一封封家书中感悟中国革命时期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读红色家书,在一行行文字中感悟无数英雄先辈爱国奉献、勇担使命的无畏精神。烈士符克在给父亲和哥哥的信中写道:尽其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共产党员徐特立先生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希望你们每一日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上一晚想自己的困难,下一晚一定要想群众和政府的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刘少奇则在信中热情鼓励自己即将年满十四岁的女儿,希望她能决心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在那个风雨飘摇、狼烟四起、百废俱兴的时代,无数青年先辈投身与祖国解放与建设事业中,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无法照顾家庭的遗憾,有无法侍养年迈双亲的无奈,有远离家乡独自在外的彷徨;但更有着投身于祖国解放建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决心与壮志。于是在课本中、纪念碑上,一个个名字变得鲜活,一句句“妈妈,我想你”,“我不断梦见妈妈和弟弟”……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所瞻仰的英雄烈士,在当时也不过是一个个刚刚离开父母家人的小小少年。在这一封封家书面前,我们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看见历史中的少年在呐喊、在彷徨、在流血、在奋斗、在不断前行。读红色家书,在一篇篇文章中感悟中国石油工人的铁汉柔情,纸短情长,与他们为国家发展而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等一批先进模范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广大人民还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概,带领石油工人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顽强拼搏。而在家书中我们看到石油工人对家人的思想激励与无限思念,家书中有对自己工作与国家命运的思考,有对妻子的叮嘱,儿女的想念。今天的我们作为中国石油大学的一名学生,继承并发扬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跨越时空的红色家书,带着火热情怀,为家国而书,为民族而书,为信仰而书。它承载着初心与使命,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浸透着人格与亲情,从一个侧面见证中国革命“人间正道是沧桑”,见证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代代共产党人,怀着家国情怀、赤子之心,历经血与火淬炼的革命意志,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火种”燃烧成为光耀中华的东方日出。情之所至,生之所达。他们的生命化为青山,精神永垂不朽,必将激励年轻一代筑梦前行。新时代的我们必将不不负青春,不负使命,为祖国发展,民族未来,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任琢璠(20级思政专业本科生):艺术展厅的一封封家书,表达了遥寄千里的浓浓情意。是夫妻之间的谅解与相思,是亲子之间的挂念与感恩,是朋友之间的祝福与鼓励。透过泛黄的纸张、浸润开来的墨迹,一封封厚实的牛皮纸信封承载了多少沉甸甸的思念我已明晓于心。我不禁想起初中时候父亲在外学习,为期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里没有父亲的陪伴,母亲日夜操劳,为我做饭洗衣,辅导我的作业。处于初二的我新增了物理这门学科,学习压力的增大让我一度责怪父亲没有办法替母亲分担,父亲除了在每天的微信通话里为我们遥远地助威别无他法。红色家书展上,丈夫给妻子的信中,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满满的无奈与愧疚,我一时之间理解了父亲当时的心情。家人之间的想念由这一封封家书,涉过千山万水,穿越汹涌人潮,希望它到达之时,仍存有你的温度与气息。
张睿智(20级思政专业本科生):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今天,我们透过一封封家信,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人的赤血丹心,体悟平凡文字中对党的至高信仰。“春节不打算回家了,咱们也都习惯了”李敬在除夕前夜给妻子发去了这样的讯息。放弃与亲人团聚,只为继续参加油田工作,甚至在最后,强压对妻儿的思念,写下“你来不来胜利听组织安排”。舍小家,为大家——在李敬的心中,没有自己的三口之家,胜利油田就是他的家,党组织就是最亲最爱的家人。“每天都有人来油田砸东西,国家财富损失很大”1967年,大庆油田受到文革影响,生产受到打击。王进喜在给好友的信中反反复复提到油田的生产状况,用的不是油田资产,而是“国家财富”。老一辈石油人,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为了丢掉公共汽车上大大的煤气包,奋斗在戈壁滩上,不畏雨雪,直面风沙。什么是党员的信仰,石油人怎样为国家做贡献,他们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
王紫楠(20级思政专业本科生):信仰为何?是一种坚守、是一份笃定、是心中对党对国的忠诚热血、也是对家人的寄寓深情。怀着赤诚的心参观完“信仰的力量”主题纪念展,我感慨万分。一封封家书,泛着岁月的光角,流淌着时代的血泪。从抗战年间到建国再到建设时期,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责任,而每一份时代的责任下,都是无数小家的个体用自己的肩在负重前行。吉鸿昌就义前写下,“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陈毅给未婚妻写下,“我的言语,我的行动,都是革命的,都是光荣的。”……读来字字让人为之心撼,也正是家书下的小家下,那份对大家的真挚与决绝才更显其震撼。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下一个百年征程已然在路。没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亦如是。那一封封家书后曾也是一位位为国奋斗的青年,我们得其奋勇当先,不必经历战火。可如今的时代,又有着属于我们的挑战与责任。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我们青年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有高度的评价,“现代的命运,取决于年轻人崇高而奔放的热情。”,社会的命运,从来都与青年息息相关。作为石油大学的学子,我们需要继承一代代石油人的精神,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厚积薄发、开物成务。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需要继承红色基因,感受这一封封家书后面的情怀与赤忱。坚定信念,忠诚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继往开绝学,为往世开太平。我对延安时期人们给谢觉哉祝寿时所写的一句诗有很深的感触,说,“为党献身常汲汲,为民谋利更孜孜”。为人民、为社会、为党、为国家而奋斗,是我辈心之所向,神之所往。虽有难、吾辈定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