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12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开展第二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示范宣讲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庞昌伟、李静静、余燕飞和2019级学生徐驰翀四位师生分别进行主题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学校青马班和百优宣讲团等成员,共计120余人听取了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韵秋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明明进行了点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庞昌伟作了题为“学思用贯通 知信行统一——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宣讲,围绕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知行合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决策部署意义重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能源革命要“先立后破”、绿色转型开创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宣讲中,庞昌伟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宏大精深,树起了“五座丰碑”,我们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知行合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同时,他结合具体案例深入讲述全球能源格局转变以及全球能源市场六大变化,并结合自身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出了绿色转型开创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等观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静静作了题为“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的宣讲。首先,李静静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号召和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内容导入宣讲主题。其次,她围绕“什么是新型举国体制”问题,在回顾举国体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讲述了“举国体制”到“新型举国体制”的演化生成及其历史意义,说明了新型举国体制“新”在价值取向、资源配置方式、参与主体、外部环境、运用领域等方面;围绕“为什么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问题,结合大量的最新的中国科技案例讲清楚需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弥补市场失灵、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方面来构建新型举国体制。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余燕飞作了题为“百年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宣讲,伊始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历程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内容为问题导入,并重点讲解“中国式现代化:破解西方中心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些内容。在宣讲中,余燕飞从基本概念入手有条理地讲述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式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同时,她结合翔实的史料知识,从“中国”的起源、文明底蕴等方面详细地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重大意义。此外,她通过详细分析独立与发展的关系,进而说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党史的主题。
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宣讲团成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徐驰翀作了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宣讲,着重讲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起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二十大精神“悟”起来:在国之盛事——北京冬奥中体现的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精神“做”起来: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对于“学”起来,徐驰翀分析“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内涵,讲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具体要求。对于“悟”起来,他结合自身作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经历,讲述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以及“吃”“穿”“住”“行”所体现的中国元素,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深厚的文化自信。对于“做”起来,他提及中国青年要充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努力做中外沟通的桥梁和媒介,以自信的态度和高昂的热情讲好中国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明明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本次示范宣讲活动中展示的四个主题报告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体现了四位师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宣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要继续讲出特色、讲出风采、讲出内涵、讲出水平,并将宣讲成果融入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促进宣讲、教学、科研联动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韵秋在总结发言中,积极肯定了四位师生的宣讲精彩纷呈,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继续按照学校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将宣讲工作和教学工作做实、抓牢、提高,共同推动提高全院师生的学术修养、学术水平和学术气质,并鼓励全院师生积极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出应有的担当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