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人文社科部政治学教研室在会议室举行了《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三––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由庞昌伟教授和甄小东主讲。胡新华主任出席并作了精彩点评。与会同仁围绕相关理论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庞昌伟简要介绍了2020年和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资源战略与外交、中俄油气合作前景,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China-U.S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SED)期间签署的《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将促进两国在能源、环境和其他相关领域的长期合作,意义非常重大。他着重论述了《高油价下的中国经济走势》。庞昌伟指出,价格形成机制是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产品生产所应该负担的资源和环境成本的反映。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与可替代品的价格接近是大趋势。高油价下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分工和产业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人类已进入燃料转型的生态文明时代。
世界经济呼唤“强势美元”。原油市场与外汇市场投机行为密切相关,美元趋强,则资金由原油市场转移至外汇市场,导致油价回落,美元趋弱,则资金又由外汇市场转移至原油市场炒作,推动油价上涨。当前国际油价上涨,受冲击最大的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2008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急速拉升40%,对国际粮食市场、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企业盈利、经济增长都有压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7%。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已放缓至更可持续的速度,预计2008年中国GDP增长9.8%,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紧缩,以控制价格压力的外溢以及通胀预期。
现在的高油价是一个泡沫。国际原油价格以及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的走势高企,对未来世界经济和资本市场构成最大的不确定性。国内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能源改革不可避免,国内制造业成本压力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原油价格下行,通胀压力也会随之减轻,汇率升值经济收紧,刺激信贷活跃。正常情况下,汇率升值、经济收缩,通胀压力就下来了;而在经济收缩时,国际原油价格上升,造成通胀压力加大。另外,5.12大地震后的中国经济基本面未改,但给中国经济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地震摧毁了巨额“存量”财富,而灾后重建仅以“流量”拉动GDP增长,财富恢复需要几年的创造历程。
甄小东博士以《英国英联邦政策的演变》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他指出,英联邦的正式诞生是以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为标志的。到1997年其成员已达54个。英国对英联邦的政策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1931年到1945年,一是保持与加强与各自治领的贸易关系,二是争取在帝国防务上获得自治领的支持与合作。从1945年到1971年,一是在被迫进行殖民撤退时,尽可能地把新生国家纳入英联邦,二是尽可能与新生的英联邦国家建立某种条约关系,三是努力维持与英联邦国家旧的经济纽带。从1971年到1991年,英国在英联邦的地位逐步下降。冷战后,英国拿出许多精力来经营英联邦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