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12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联合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中青年学生宣讲团成员和学校风华传薪宣讲团成员,召开第三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会上,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卫红、向晶、袁鹏三位教师,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中青年学生宣讲团成员、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储能专业2021级本科生刘新阳,学校风华传薪宣讲团成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2021-1班苟祖康分别进行主题宣讲。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学校宣讲团成员,学校风华传薪宣讲团成员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160余人听取了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韵秋主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李卫红教授作了题为“全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的宣讲。李卫红教授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两个维度解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着重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具备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五大中国特色;并从本质特征、科学内涵和国际影响三个方面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打破了只有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教师向晶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宣讲,从形成过程、内涵和意义三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全面解读。她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形成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了完整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路径和方法;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角度,分析评价了“中国式现代化”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既发展自己,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中国不断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创造机遇、提供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教师袁鹏作了题为“传承优秀文化,打造中国特色,铸就新的辉煌”的宣讲,根据“两个结合”要求,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与内涵地位出发,对比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理论,梳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历程,论证了结合的原因、基础和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伟大抗议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实例展示了新时代理论结合和实践结合成果;强调了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的关键在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和坚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储能专业2021级本科生刘新阳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2021-1班苟祖康分别作了题为“推动能源发展,加快绿色转型,走好新时代能源强国赶考之路”和“耿耿丹心昭日月,科学家精神驻心间”的宣讲。刘新阳从国家战略、行业趋势和学校举措、个人实践经历三个角度阐明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构想和生动实践。苟祖康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弘扬科学家精神”出发,通过细数油气与石化行业院士的生平与奋斗史,生动解读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并号召新时代青年要从科学家们质朴的家国情怀、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和感人的奉献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科学家精神,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明明在讲话中逐一点评了本次宣讲的五个主题报告,肯定了五个报告内容丰富、论述深刻、重点突出,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思想性和价值性。在举办前两场宣讲报告会基础上,本次宣讲呈现出的感染力、解释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学院要在已掀起热潮的基础上持续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究宣传阐释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韵秋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全院师生要继续深学细研笃行,切实把学习贯彻的成果体现到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上来,体现到全力做好年度重点任务和积极谋划明年工作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