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月 19 日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分批组织学院师生共同观看了北京市 “接诉即办” 工作记录电影《您的声音》。此次观影活动旨在引领师生深刻体悟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
电影《您的声音》聚焦世界超大城市治理的共性问题,以北京“12345”热线接入的市民电话为线索,通过真实影像、真实人物、真实经历,讲述话务员的成长、停车难、市民打分机制等七个故事。通过热线工单的流转轨迹,串联起12345话务大厅、老旧小区改造现场等多个民生场景,全面展示了北京市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的创新举措,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观影过程中,师生们被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民生故事所打动,深刻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晓夏表示,《您的声音》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政启示和艺术特色的优秀纪录电影。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让我看到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努力。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我将把这部影片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城市治理的相关问题。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观看这部影片,感受城市治理的温情诗篇,共同为城市发展作出努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党支部委员杨卫东表示,影片中,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耐心倾听每一个诉求;党员干部奔波在大街小巷,只为尽快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该片聚焦世界超大城市治理的共性问题,通过七个故事,立体展现北京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的创新实践,以及制度设计背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党员教师,更加坚定了当好思政课教师的初心,愿以实际行动为教育贡献力量,让课堂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柏凯表示,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创造了日均处理3.6万件诉求的治理奇迹,这组数据背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显现。作为马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党员,我深刻认识到"接诉即办"机制是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创新实践。它突破了传统治理的科层壁垒,用数据流重塑服务流,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政治承诺转化为制度效能。这启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要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更要创新技术赋能的实践路径,让党的群众路线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生命力。
本科党支部曲梓嫣表示,在这堂生动的观影大思政课中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的温度,电影也激发了我对社会责任与使命的深入思考。“人民至上”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落实到实践中的日夜坚守和执着。正如电影所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将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为社会的发展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