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学生感想(二)
2018年,经济管理学院共有41人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其中,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项目7人,联合培养本科生2+2项目4人,短期交流2人,寒暑期名校游学项目28人,分别赴加拿大、英国、美国、爱沙尼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高校交流学习。以下是他们分享的游学经历。
学生:李硕
专业:财会16-2班
交流学校:英国邓迪大学
项目: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项目
交流时间:2018年秋季
到邓迪大学交换的机会十分宝贵,能够获得这次机会对我来说也是极大的荣幸。首先感谢祖国给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和保障,使得我在英国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并能更加专注在自己的学业上面。再次感谢学校,通过学校的选拔我才能获得这些宝贵难得的机会,感谢学校提供这样优质的平台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并努力提升自我,唯有更加优秀才能回报学校和祖国。也希望我们的这个交换项目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为更多的学弟学妹提供这样宝贵的机会,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学习方面,邓迪大学方面安排了专业的导师为我们提供选课的指导,除此之外也安排了语言课程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融入英国。生活方面也给我们很大的关照,从接机到宿舍安排几乎面面俱到,省去了我们初到英国人生地不熟的困扰。
这也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的异国生活,但是就我而言很快就适应了在英的生活,并逐渐学会去感受西方文化生活的魅力。一方面,我结交了同样来自中国的其他项目的同学,初来时语言不通,各个生活上的疑惑都是比我们高一级的中国师兄师姐解答的。并且,每周末我们都会结伴去英国的各个景区游玩,例如大英博物馆,北爱尔兰这些都是在英生活学习之外的宝贵回忆;另一方面,学校的社团会定期举行一些社交活动,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尝试着和其他国家的同学沟通和接触,这也让我间接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总体而言,十分的感谢学院给予了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的所感所悟,都定将成为我人生当中的宝贵记忆。我也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不留遗憾。
学生:林奕
专业:能源15级
交流学校:英国邓迪大学
项目: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项目
交流时间:2018年秋季
在邓迪大学进行学习生活的三个月里,我有机会了解、体验了英国的大学教育体系。通过一门专业课程(金融方面)、一门研究生课程(电力行业的管制与改革方面)和一门人文课程(电影方面)的学习,我体会到了英国课程学习中的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学习方法与中国相应学习方法的不同。这些对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有着高度要求的学习方法拓宽了我的知识面,锻炼了我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对我回国后的毕业论文撰写有较大的帮助。同时,邓迪大学里负责的老师、热心的同学以及邓迪市善良的市民都让我在那个天气多变的海边城市感受到了温暖。学校举办的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的文化,拓宽了我的眼界。这三个月的交换学习生活,是一次不会让我后悔的经历,使我由内而外得到了锻炼,更有自信面对以后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挫折、考研。
作为交换生,学习是绕不过去的一部分。因为在石大的前三年时间里,自己已经把大部分的课程修读完毕,在这次交换的大四上学期,我需要替换学分的课程只有一门,所以在邓迪大学选课时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除了选择了一门与金融有关的大四课程外,还选修了一门邓迪大学的研究生的课程。另外,出于自己的兴趣,我还选修了一门人文课程,名字是Reading the Screen。显然,这是一门和电影相关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就是看电影讨论并写影评。虽然每次写论文的时候会很痛苦,但这门课也让我这个文科出身的经济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有了放松的机会。每周两小时的讨论里大家或是天马行空地串联起电影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或是一针见血地剖析每个故事背后的人性问题,而老师大多作为引导的角色去启发思考,但从不判定绝对的对错。
虽然自己因为一些事情提早结束了在英国的生活,但在这三个多月里,自己还是尽可能地去领略了英国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阿布罗斯新鲜的海鲜,追极光时邓迪山上让人混乱的妖风,像是降维版重庆的爱丁堡,格拉斯哥那顶着路障的威灵顿公爵像,水怪靠脑补的尼斯湖,还有让人一秒钟就会爱上的伦敦。每个地方都从不同的角度向我生动地展示英国这个原本只会存在我幻想里的国家,那些在旅行中遇到的美好与可爱的人,是我拙劣的文字无法完全描述的。
最后留几个小建议吧,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总结:一点都不后悔申请了公派交换!
1.出国前,最好学会做饭,做的不是太好也没事,能吃就行,毕竟保命和钱很重要。有能力的话就做得好吃点,这是社交新手段哈哈~~
2.有出国继续深造的意愿并且需要语言成绩的同学,尤其是考雅思的同学,可以趁交换的时候在国外把相关考试考了。分数另说,在国外考便宜是真的......至少在英国考雅思比在国内考便宜......
学生:赵丛雨
专业:经济16-2班
交流学校:英国邓迪大学
项目: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项目
交流时间:2018年秋季
在邓迪度过的四个月是我二十岁最珍贵的记忆,那里有异国他乡的风情,有与众不同的氛围,有自由活泼但同时又很充实的课程,还有渐渐领悟到的自力更生的生活。
当心情从接到录取和国家资助时候的激动,到看着街上茫然不识的各种招牌的懵圈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留学生活真正开始了。欣慰的是我们五个小伙伴互帮互助,贡献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得艰难而顺利的度过了第一个月。
邓迪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那里的氛围包容又融洽,陌生人之间也以微笑和hello示好,最开心的是清晨和别人互相说的morning,让每个新的一天都充满了希望和动力。当地晚上的party也是热火朝天,学校的union一直嗨到凌晨,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激情与乐趣。
在我慢慢地熟了当地气候,同学,附近的路和街之后,充实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因为我是大三上学期交流的,要上五门专业课,所以总体而言课程量并不是很小。好在有热情耐心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小组作业时其他欧洲同学也给了我很多帮助。邓迪具有鲜明的能源特色,能源经济与政策课程的牟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老师。邓迪一节课只有一个小时,但是却包含大量内容,需要自己课后消化。并且每周都会有一次习题课,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国外老师的要求很严,课堂纪律也较为严肃,所以每节课都学的认真充实。
这次的交换丰富了我的学习与成长。真的很感谢祖国资助,让我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之中,感谢学校提供优质的平台和难得的机会,让我在更大的世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希望自己不断进步,回报母校,也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能够通过交流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姜杨
专业:会计15-1班
交流学校:英国邓迪大学
项目: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项目
交流时间:2018年秋季
离开英国已经很久,但是在那里生活的四个月依然刻骨铭心。想来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生活那么久的时间,在那段时间里遇见的师长、同窗和朋友们,连同大不列颠岛、北爱尔兰地区震撼人心的城市文化和悬崖大海一起谱成了属于我们的英国之歌。尽管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面临学习难度加大、饮食不习惯和形形色色的文化差异,当你体会得越深刻,这些反而会促使你更积极的自我学习和尝试理解,在交流带来的文化碰撞中拥有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内心。
去到一个新鲜的环境,仅只学习是不足以让你体会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在这四个月,我和小伙伴了走遍了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伦敦、贝尔法斯特等数十个城市,即在圣诞月里见识了不同城市的圣诞市场,也在寒冬海岛气候的设得兰群岛亲手摸过淡定可爱的小矮马卷卷的绒毛,在回国之前,还在爱丁堡的跨年狂欢里和陌生的街头人一起唱着不同语言版本的“友谊地久天长”,相互拥抱分享新年的祝福。走得越多,越觉得震撼,亦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更对英国那片神奇的土地拥有更多美好记忆和眷念不舍。
有时我想起在邓迪大学的那四个月,依然充满了怀念和甜蜜,博学多才的教授,上课积极提问的同学们,校内一流学生会举办的国家文化交流活动和娱乐活动都塑造了这里独树一帜和兼容并包的氛围。我敢保证,一旦你去到那个地方,一定会像我一样流连忘返。
。
马文灿(2016级管理1班),联合培养2+2项目
出国一开始生活不习惯,但是遇到的同学都非常热心,特别照顾我,生活慢慢变好。我上的课和国内的情况差不多,有签到、有小组作业、有期中考;比较震惊的是图书馆,有很多公用电脑,用学号登录复习,就能省去自己带电脑的麻烦,并且图书馆分为讨论区和安静区,很人性化的设计。我在学校宿舍和外国人一起住,接触不多但也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健身房和游泳馆很近,我去了几次但是实在太冷就放弃了;邓迪最冷也和北京差不多,但是临河临海风大,冷天时间实在太长,直到4月底才稍微转暖;放假时候和同学到欧洲旅游一趟,非常方便开心到爆炸。总的来说这一年收获很大,增长了很多见识。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
李嘉航 (2016级管理1班),联合培养2+2项目
刚上大一的时候,就有出国读研究生的想法,但是忙忙碌碌的大学生活加上周末上课备考ACCA,出国的事情总是觉得还早不着急。大一大二的两年很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考研还是出国的犹豫时候,偶然看到了学校和MST的2+2出国留学项目,想着试试看去参加了MST的面试,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我收到了来自MST的Offer。
来MST也已经大半年的时间了,生活开始慢慢变得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做点自己想吃的饭,几分钟开车来到学校,每学期的课程没有国内那么多压得让人喘不过气,大多数时间下午以后就没有课了,图书馆、体育馆是课后最喜欢去的地方。
很多同学问我,在这边和在国内有什么区别,其实这大半年,感触还是很多。
首先是自由,都说上了大学就自由了,可是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真的感觉每天忙得团团转,很少能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去学一些自己需求的东西,在这边每学期大家基本上会修4-5门课,毕竟读大学是为了学到知识而不是为了单纯上完课,所以每学期课少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学好每一门课。课余也能空余出来更多的时间去体育馆健身、去学学做饭,在网课资源这么便利的年代,去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国外读书的氛围,也是很大的不同。在国内图书馆基本上十点左右就关门了,虽然说早点休息也很重要,但是有时不得不拿出来更多的时间为了考试而准备,这种图书馆的闭馆和宿舍的门禁就有很大的困扰。刚来到MST,发现图书馆居然经常是24小时开放的,并不需要像国内的图书馆下课要去刷卡占座、考前预约座位,图书馆有足够的空间让大家学习、看书,还有专门的讨论区域提供给大家的小组作业讨论,而且真的有太多的同学夜里安安静静的在学习,哪怕并不是期中期末的考试周。
在国内时候期末考试会占到总成绩的60%-70%,这里面有可能就会存在两个情况,辛辛苦苦学了一个学期期末没有考好,前功尽弃,平时没有学过期末突击复习短期记忆考的很好,就有一个看上去平时上课似乎不需要太花时间的误区,期末考试的压力和复习强度也会非常大。来到MST以后,了解到美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节奏均匀的每一天,所有的作业、小测验、阶段性考试都会计入到这门课的总成绩里,不会因为一次的考试失误而受很大影响,也不会让平时没有学扎实的知识在期末突击就能考好。所以大家就一边学习一边复习,阶段性的测验也会让大家及时的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循序渐进的巩固知识,就不至于到了期末才发现自己的欠缺。所以虽然国外的学习生活感觉经常在准备考试,但是这种自己平时的每一分付出都能看到收获的学习方式,让自己感觉更能有学习的动力。
来这边上课后的第一次考试,考前老师特意跟我说如果有什么语言上的困难要随时和老师说,考完第二天上课就收到了老师的反馈,看到卷子上老师在我做错的题目旁边一步一步写了解题的思路,有一些做对的题目旁边也有老师写的更好的做题的建议,看了下周围的同学都有老师的批注,还有Speech课的老师在pre之前会和每个学生仔细分析outline然后做详细的批注,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这种认真和关心,让我真的很触动,但是国内老师面对几十个上百人的班级,真的很难能有精力能去仔细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
为什么读研究生的计划,选择了2+2的项目?因为研究生想在美国读,提前来美国开始大学生活,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阶段,无论是对生活的习惯、语言的能力还是研究生的申请,都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是生活,习惯了国内轻松自在、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国外真的需要培养一个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因为除了学习,还有很多生活上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沟通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国内时候大家如果有出国的计划,可能都会很早的就开始准备雅思、托福的考试,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应试能力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还是有一些的差异,能让自己轻松点完成听课、生活,还是需要有一个时间段的过渡。然后2+2项目结束,同时拿到国内大学的毕业证和美国大学的毕业证,对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在美国完成学业,已经算是一个美国的本科生了,而且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更加的熟悉和轻松。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资源最强的国家,也许没有之一,但是在美国的留学生活,我不确定自己一定就能学到多么高深尖端的知识,但是留学生活对一个人的眼界开拓、看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为人处事的生活态度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可能这是留学生活,最难能可贵的一个方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