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面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加大,能源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等重大挑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技术变革,自2009年起,构建并实践了“新结构+新模式+新机制”高质量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获得以下成果:
一是超前布局了“复杂油气+绿色低碳”能源学科专业新结构。自2012年起以“小实体、大平台”模式设置系列新学院(研究院),推进学科深度交叉、智能升级,建设9个交叉学科,形成了深水深层非常规等复杂油气工程学科和油气洁净加工、储能、碳储、地热等绿色低碳新学科领域。
二是构建了“创新驱动+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铁人精神特色思政为引领,坚定能源报国信念。面向应用基础创新,基于“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科教融合,本硕博贯通、国际联合培养学术拔尖创新人才;面向工程技术创新,校企全程联合,构建“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研究”工学交替培养体系,率先在企业建立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是创新了“专业认证+智能管理”质量保障新机制。首次成功实践了研究生工程教育认证;构建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机制;配套开发了集全业务流程-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评价-关键节点预警于一体的研究生教育智能管理系统。
自新体系构建以来,学生能源报国信念坚定,工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油气相关专业60%以上的毕业生在相对艰苦的石油石化企业就业;研究生在《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实现突破,为国家全部5个10亿吨级油气重大发现、“西气东输”重大工程、“海洋石油981”重大装备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支撑了学校十三五期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高校前8)。学校获评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批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研究生工程教育认证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推广,研究生教育智能管理系统在国内40余所高校应用。相关成果得到央视等中央媒体广泛报道。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以上成果主要解决了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以下突出教学问题:
一是学科专业交叉不深,不满足产业变革对学科知识体系升级重构的急需;
二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不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
三是质量保障体系行业参与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不适应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