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石”光 -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石油加工工程》

 课程名称:石油加工工程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魏强

魏强.png

 课程简介:本课程历史悠久。1953年建校初期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和石油炼制家杨光华教授开设了“石油炼制工程”(即现在的“石油加工工程”)课程,之后一直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至今已有70年的开课历史。课程团队秉承“以资源建设为基础、方式方法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学生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持续进行课程建设。本课程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立项建设MOOC课程并于2020年2月上线运行。

 课程特色:

(1)注重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学生“课上听、课后学、课下练”的基础保障。课程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成果突出。遵循“重教学、强科研、科教融合”的理念,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和课堂内容更新,关注石油加工行业的发展与动态,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引入课堂教学,制作成课件和视频推送给学生学习,在条件成熟后编入教材,有力保障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建设了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MOOC课程,主编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保障了课程教 学的有效实施,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石油精神和科学精神。本课程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又强调实践生产的应用。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如石油产品质量的更新换代、安全环保性能的提高、炼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老一辈石化科学家、工程师们功不可没,形成了我国别具特色的“石油精神”。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值得年轻的大学生们学习传承。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同的知识点都有典型的思政案例融合在一起,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家国情怀,科学精神。

(3)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堂活跃度和效果。课程团队及时掌握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尝 试。深入贯彻执行“院士上讲台”、“团队定期研讨教学内容”的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团队优势,开展小班教学。开展案例式教学,通过工程案例和工业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通过技术研发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研讨式教学,设计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与大胆提问,利用研讨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对专业难题和研究热点的研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辅助利用MOOC、雨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课堂活 跃度和学习效果。

(4)优化课程评价方式,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过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设计了较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促使学生真正能够“学到、做到、用到”。结课成绩充分体现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章节作业、研讨汇报均有成绩评定,期中和期末考试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问答分析与综合题等主观题的占比,目前期末考试主观题已达到 100%。成绩评定以考核学生能力和学习收获为目标,以考核督促学习,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