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工作
首页动画» 首页» 党务工作» 党建制度

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三全育人”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总体部署和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文体学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育技能、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通过完善“价值引领、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素质养成”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服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彰显体育、文化、艺术教育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政治建设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提升,深入探索铸魂育人的有效方式和特色举措。

(二)聚焦价值引领,凸显育人成效

坚持人才培养德育为先,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行塑造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构建贯通课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的全景式育人场域,大力营造育人无不尽责,育人无时不有,育人无处不在的环境氛围。不断增强育人工作亲和力与感染力,促进“三全育人”主题系列化、目标具体化、实践日常化和成效制度化。

三、主要实施方案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依托学科优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环节,以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学生传承体育精神、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发挥课堂主渠道、第二课堂、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措施一:

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深化。结合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文体学院课程育人特点,构建特色鲜明、内容鲜活的“课程思政”。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精神育人功能,例如:结合乒乓球、排球等专项教学,将永不言败的“国球精神”“女排精神”传递给学生,在太极拳、射箭专项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授给学生,跆拳道专项教学中将礼仪教育贯彻始终等等。将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意志品质教育,融入体育专项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思想。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打造特色育人课程。大力传承弘扬先进体育教育思想,把具有我校石油特色的铁人精神融入体育课程,开设铁人三项课程以及铁人三项比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将石油精神特色的育人资源融入体育课程。

.坚持以美育人,加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依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努力建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拓展与实践、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思想概论、书法等课程,打造传统文化课程群,重视经典阅读,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夯实文化基础有效落实教学计划与任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5.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进行社会调研活动,指导学生从北京丰厚的古都文化资源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石大学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豪,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措施二:

把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教育融入体育教育场景,发挥体育竞赛仪式中热爱祖国、公平正义、团结友爱等教育引导功能。

1.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强化育人初心。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和民俗纪念体育活动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体育传统,发挥太极拳项目中“抱拳礼″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礼仪的育人功能。

2.弘扬体育精神,厚植优良学风。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励志功能,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体育精神融入到体育竞赛的教育中。

3.培育大学精神,优化育人生态。凝练传承学院体育精神和理念,“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崇尚体育 健全人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育体与育心并重、体育与美育融合的校园生态,在“毕业生最后一堂体育课”等体育活动中将体育与艺术教育结合,丰富校园文化体育艺术活动。

措施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艺术社团指导,开展实践育人。

1.打造“点·石”人文艺术品牌活动,创造实践育人平台

举办“点·石”人文系列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经典读写讲活动、“点·石”人文艺术名家讲坛、“点·石”校园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点·石”诗词共读、“点·石”写作大赛、“点·石”人文实践成果展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取得以文化人的良好教育效果。

2.加强人文艺术社团指导,拓展实践育人渠道

加强文体学院人文艺术教师指导人文艺术类社团力度,进行日常读书讲座、文化艺术交流、积极参加各类文艺展演和竞赛活动,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审美体验和创造,营造良好的校园美育氛围,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3.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人文艺术实践,加强协同育人

积极配合校宣传部、校团委、学工处、校工会等部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诗词大会”、“我是演说家”演讲比赛等活动,组建教职工陶笛社,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发挥协同育人优势,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措施四:

构建 “三全育人”体育课程体系

1.建立课内课外“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将教学与训练、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形成以教学为核心、群体为基础、竞技为引领,建立 “全方位”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2.实施“全过程”教育教学路径,实施课内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全覆盖,实现教学训练、体质健康、体育文化、竞赛交流的教育路径,将体育教育教学贯穿大学“全过程”,开拓高校体育教育路径新思路。

3.打造“全成员”课程管理体制,根据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专项特点和发展需求, 通过“互联网+体育”,利用大数据平台、微信、公众号,与学生保持线上联动、线下互动,实现对体质健康测试、课外体育锻炼、群体竞赛与交流的管理,将体育教育教学成效最大化,实现学生体育生活自我锻炼的积极转变。

措施五:

积极开展支教服务和社会实践,开展服务育人,通过支持学校附中、附小建设,服务昌平体育、文化、艺术基础教育,持续开展对口定点帮扶,体育技能支教、陶笛支教、社区服务等体育、美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


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直属支部委员会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