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实践

【践·行】中石大师生实践团赴四川珙县开展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聚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联合党政办公室、校友办公室组建“油子筑梦育蜀南未来,科教‘惠民’绘振兴画卷”实践团,于7月6日至16日前往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底洞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包含2名地质学专家教授、3名思政教师、1名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及学生骨干。实践团以支教为主线,依托地质学专业特色和平台,开展教育帮扶、经济帮扶、产业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通过“学校+中小学+企业+政府”的四方联动,共同促进惠民村当地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爱心支教励心扶智,实践基地共建助推教育帮扶

中石大师生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惠民村支教点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通过学业辅导、体育教学、心理教育、文娱活动等方式,提升当地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关注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拓宽当地学生视野,激励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推进山村教育振兴。

实践团特聘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践发、马勇向同学们科普了石油相关知识,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将为山村留守儿童开展外教辅导拓宽国际视野,举办“活力跃动,运动不止”趣味运动会助力山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手绘京剧脸谱 感受漆扇艺术”等传统文化活动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传统艺术相碰撞融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乡村孩子树立文化自信。

实践团关注山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领留守儿童写下自己的目标,放飞自己的梦想,并为留守儿童送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0周年校庆吉祥物“优优”,开展石油精神宣讲活动,帮助山区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山村留守儿童为国家能源事业与“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实践团依托惠民村支教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长期支教模式,助力惠民村当地教育振兴的长效发展,助力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专家实地地质踏勘,防震减灾科普助推科技帮扶

实践团立足学院地学专业知识和平台,学院教授陈践、青年教师马勇2位石油地质专业教授入县入乡深度调研,开展野外地质考察,对当地地质构造情况、地质灾害可能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当地开展地学科普活动,让当地村民更多了解地质现象,更好预防地质灾害,保障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关注健康发展,并带领当地孩子们走进自己的家乡,走进乡村实地进行野外研学,了解周围地质构造现场,认识家乡能源资源,弘扬石油精神,增强能源报国决心。

“校企政学”四方联动,绿色转型洽谈助推产业帮扶

四方洽谈,产业共建。实践团与珙县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召开研讨会就珙县当地的“教育、经济、企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讨,充分交换意见看法,最终就“高校对地方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教育帮扶”达成共识,开拓“院校+企业+政府+中学”联动新模式,促进当地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同时,实践团成员赴成都与长宁公司校友以及四川校友会座谈交流,凝聚校友力量,共同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企业调研,推动转型。为持续深化校地共建,实践团前往珙县产业园区进行走访调研,进一步凝聚教育合力、推动乡村发展,推动支柱产业从黑色向绿色、传统向现代、地下向地面转型发展,助力珙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擎画政产学联动新蓝图。

实践团立足于自身石油地质专业优势,为当地产业向绿色发展型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和考察。带领惠民村当地留守儿童前往全国文明村镇、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锦绣村开展绿色研学,见证了自己家乡由“煤炭之都”转型为“中国蚕桑之乡”的成就,提升了孩子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树立起“绿色低碳”理念和为建设家乡努力学习奋斗的信心。

入村入户深入一线,关注留守儿童助推人才帮扶

实践团深入珙县乡村,关注留守儿童及山村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对当地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入户调研,带领青年学生切身感受乡村现状,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政府下一步乡村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深入乡村家庭,开展“家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家庭教育情况,关注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调研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镇与乡村教育差距逐渐缩小。实践团帮助家长提升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重要性的认知,助力乡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倾心搭建校友桥梁,资源产业支持助推经济帮扶

实践团联系四川校友会校友及所在企业,借助校友资源,促进当地石油石化企业与宜宾市珙县政府进行联系,汇聚多方合力,以高校人才科技支持、企业经济产业支持、政府政策渠道支持为模式,在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中展现高校的社会担当。同时,油田公司校友颜文豪走访支教团所在乡村,慰问勉励支教团青年学子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中石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