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页面头图宽:1920px,高:331px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思践悟

山红红:扎根中国大地 培育石油英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各类学校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多次发贺信写回信,就教育改革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对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指导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1953年10月1日,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在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一穷二白、石油极端缺乏之际应运而生,开创了我国石油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新纪元。66年来,石大作为一所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与油共进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与国家能源工业前进的脚步同向同行。它的精神血脉里传承着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它的文化基因里厚植着坚如磐石的报国使命。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世情党情国情,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继续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石油高等教育,培育有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石油英才。

第一,扎根中国大地,培育石油英才,要始终坚持以德立人。

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我们既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更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崇德、明德、修德。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和青年学生“德的建设,在历次重要讲话中都对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师德等作了专门强调。我们要把这些要求,贯彻在立德树人和教师队伍建设中。

一是以理想信念引航,培树学生的报国之德。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有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让美好的个人梦与伟大的中国梦同频共振,才会有大格局、大追求、大成就。多年来,石大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始终把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放在首位,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推动学生真正“成人”。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积极推动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政治文化素养。近年来,学校在全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同时,着力实施课程育人工程,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助力学生拔节孕穗。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道德示范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学校坚持正面激励示范和负面处罚惩戒相结合、日常宣传教育和集中培训学习相结合、文件细化落实和风尚建设引领相结合,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第二,扎根中国大地,培育石油英才,要始终坚持以文化人。

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化育人的要求,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让学生思想的种子植根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沃土。

以文化人,基础在“融”。要实现文化形式与育人本质相融相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建设,不断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加强载体平台和硬件设施建设,文化软实力效应不断突显。

以文化人,关键在“化”。要用先进的文化铸就思想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精神追求。学校着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持续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内涵,坚持开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用优秀文化补钙壮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通过开展优秀校友寻访,宣传优秀校友事迹等形式,激励在校学生成长成才。通过长期建设,涵养了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校园文化生态。

以文化人,核心在“特”。石大人参与铸就和亲身见证了石油精神的形成,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各个时期的石油大会战,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大精神文化体系。石油精神既是光荣传统,也是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当前,在建设“双一流”的征程中,在建设克拉玛依校区的创业实践中,还面临很多艰难险阻,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石大精神,凝心聚力,奋力拼搏。

第三,扎根中国大地,培育石油英才,要始终坚持实践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是理论之源,希望青年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他指出,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实践育人标注了鲜明的时代坐标和实践导向。

一是要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使之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助推器”。科研是实践的重要形式。学校注重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通过吸纳优秀本科生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优秀科研团队、进大型科研项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加强产学融合、科教结合,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显著增强,校内学术氛围更加浓厚,最新科研成果上讲台、进教材显著增多。

二是要做实“第二课堂”,使之成为青年认识改造世界的“总钥匙”。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学校认真做好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推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课实习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把实践成效列入学分认定,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真正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获。

三是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使之成为推动青年学生成就事业的“新引擎”。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能力意义重大。学校坚持“课程、课堂、实践”三融入、“学、赛、转”三结合,全方位根植创新创业元素。在“学”上,实施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培养计划,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在“赛”上,办好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深化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学科竞赛群品牌建设;在“转”上,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孵化转化平台。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学生逐步成长为创新创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