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资源与信息学院
作者:尹秀英
发布日期:2008-03-28
]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相对独立而功能健全的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自然是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其的特殊地位,它对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形势呼唤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内涵
根据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辟概括,可以界定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内涵:(1)管理科学。就是要建立健全以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并通过校务公开的深入推行,实现科学决策,公平正义,共同发展。(2)自由创新,就是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学术平等与学术自由,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宽松、活泼的氛围。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得学校各项事业始终充满活力,持续协调发展。(3)尊重关爱。就是要从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出发,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给予师生员工更多的精神激励和实际帮助,使全体师生员工都能诚信友爱,团结互助,融洽相处。(4)稳定有序。就是学校内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建全,校园管理工作严密有序,校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秩序良好,广大师生员工思想稳定,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紧张活泼。(5)环境和谐。就是校园环境文明、整洁、健康、宁静,工作、学习与生活设施完备、先进,校园建筑风格典雅、别致、明快、新颖,校园绿化水平一流,校内人文景观与校园自然环境协调和谐。
据此,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应是以师生员工为核心,以校园环境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奋发进取、安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各个子系统和各要素的全面、协调、自由与持续地发展,做到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良性互动、整体优化、政通人和的目的。
二.高校学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
1.高校学校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人才是关键。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密集和人才荟萃之所,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提供知识贡献和创新成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是高校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责任。
其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高校历来是孕育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发展文化的摇篮。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探索和谐文化发展规律,丰富和谐文化时代内涵,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塑造和谐心态,用和谐文化培育人才、引领风尚、增进共识、凝聚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这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最后,高校稳定和谐,总是与社会稳定和谐紧密相关。高校师生视野比较开阔、思维比较活跃,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往往在高校里最先萌发;同样,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社会思潮,也必然会在高校师生中表现出来。实践证明,一旦社会上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增多,维护高校稳定的压力就会增加;而一旦高校失去稳定,就会迅速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高等学校必须把构建和谐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紧抓好。
2.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发展,既需要硬环境,也需要软环境。作为学校软环境建设的文化建设、精神建设和凝聚力建设,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的软环境建设好了,有利于促进师生员工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员工就能全心全意的把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自然有利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3.创建和谐校园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环境对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正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
三.教师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应处理好的几种人际关系
高等学校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最核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教师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等。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应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人际关系。
【返回上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