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4年以来,学校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全校师生的团结进取,也得益于学校强有力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从今日起,本网将刊发系列报道,全面回顾和总结我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学科建设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著名大学,除了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外,更主要的是具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平学科。正如杨振宁教授指出:“一所大学如果有三、四个学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个大学就可以说是世界一流大学。”我校要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把石油石化一级学科率先建成国际一流水平就成为必然选择。
近年来,学校以“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快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校以国家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学科布局结构调整和交叉综合,进一步突出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将84个传统学科方向凝练为25个新学科方向,将28个二级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有机构成以重点学科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与环境、石油地质与流体资源、地球探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油气井工程与工程力学、油气田开发与管理工程、油气储运与土木工程和机电与材料7个学科群。学校在努力做强主干学科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科领域,开展煤层气、煤制油和煤化工等新方向的研究。
对于非主干学科,学校结合主干学科形成它自己的特色。学校认为,学科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积累、长期沉淀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的各个学科应该有一个和谐的发展。学校的信息与计算机专业就是依托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设置了信息与计算机、地球探测信息、井筒探测信息三个专业方向,培养面向地球信息采集、IT行业的人才。此外,支撑学科在主干学科的带动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起步较晚而对能源工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安全技术与工程、热能工程、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博士授权二级学科获得博士授权,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支撑学科水平。
目前共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4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4个博士后流动站,覆盖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工与储运四大领域。拥有25个博士授权二级学科,99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 10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覆盖了工、理、法、经、管、文、哲、教8个学科门类。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优势互补,形成了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006年,学校“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平台项目”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标志着学校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列。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争取在保持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新增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化学(或化学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2~3个国家重点学科,并发挥已有学科优势,采用交叉、融合等方式,努力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如:天然气开发与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开采、深水海洋石油技术、煤制油和煤化工、水合物资源勘探与开发、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能源发展战略等,争取在“十一五”末这些新方向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