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校形成了“在党委领导下、以行政为主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了校长任主任,分管教学、学生和后勤工作的校领导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经常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组织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工程”、“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先进理论教育工程”、“文明行为教育工程”、“班集体达标创优工程”、“党员先锋模范工程”等六大系列工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在人员选拔、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上的倾斜。并建立健全了《院系学生工作考核办法》、《院系团总支考核办法》和《辅导员管理考核办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到院(系)考核体系中。目前,我校共有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85人,师生比1:118。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2004–200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总额分别占当年学校事业经费的3.66%、4.60%和3.71%。
构建多渠道、多途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学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健全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构建人文选修课的完整体系,以增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注意在教学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加强专任教师的理论研究工作。2003-2006年,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主持校级以上教改项目8项。加大学科建设力度。2006年成功申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学位点。三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保持了较高水平,在我校的教学质量测评中,多数课程位于全校前列。同时学校积极构建以石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系,着力打造具有时代性、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2004年以来,学校以“阳光讲坛”、“双百讲堂”、“企业家讲坛”为阵地,先后邀请了1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大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参加各类讲座的学生人数高达60000人次以上,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石油特色,朝正规化、科技化、阵地化方向发展。学校在30多家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三年来,学校共组织了150多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石油石化企业及地方。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自主参加社会实践的比例已接近100%。学校先后获得中宣部、团中央联合颁发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北京市“彩虹工程优秀团队”等20多项表彰和奖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日报、科学时报对我校实践活动进行了多次报道。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学校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中心”,制订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意见》。形成了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积极开展心理指导工作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同时,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开设了《青年心理学》、《健康教育》等课程。贫困学生在我校学生中的比重高达25-30%,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为帮助贫困学生免去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不断完善“奖、助、贷、补、减、免”机制。学校、院系每年投入200多万元设立奖学金,同时积极争取校外企事业单位出资设立各种形式的企业奖学金。目前,有近30家海内外石油石化企业在我校设立了各类奖学金,2005年校外奖学金额度超过了校内奖学金额度。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