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人文学院艺术文学党支部于5月18日开展了“京华红色故居寻迹”主题实践活动,重温北京的红色历史,踏寻党的光辉足迹。
在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支部党员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了“北京鲁迅故居”和“北京李大钊故居。坐落于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的鲁迅故居,是鲁迅在北京的最后一处寓所,这是由鲁迅先生购买并亲自设计改建的一所普通的北京四合院。鲁迅在此居住期间,共写作、翻译了200多篇文章,为培养大批文学新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漫步于这个小小的四合院中,看着室内简单朴素的陈设,感知着一个伟人的灵魂,寻觅着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生活踪迹,不由使人想起周总理参观故居后说的一句话:“小,价值可不小”。
北京是李大钊的第二故乡,在他不满38岁的一生中,有十年是在北京度过的。位于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一处居所。在这里,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所小小的三合院是李大钊同志开展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在“李大钊故居”的参观活动中,支部党员还有幸看到了为纪念建党90周年上演的实景话剧——《父亲·李大钊》,话剧带领着新时期的党员重回90年前,感受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正如剧中李大钊长女李星华所言,“父亲的生命虽然消逝,但他胸中的火焰却扑不灭;人们可以忘记他的容颜,但却不会忘记那最初的一小撮热血”。在《国际歌》的音乐中参观活动结束,但是革命伟人的事迹和精神却深入党员的内心,使每一个党员更加清晰地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来之不易和这90年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