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第八次北京市党建和思政工作先进校评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汇报会在学校主楼C308会议室召开。考察组组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吉春主持会议。学校党委书记陈峰,校长、党委副书记吴小林,校领导雷玉江、鲍志东、韩克飞、付恒升、韩尚峰、金衍,校长助理刘植昌参加汇报会。
陈峰代表学校党委以“扎根中国大地 心怀国之大者 写好新时代中石大高质量发展答卷”为题,全面汇报了学校近年来党建和思政工作整体情况、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
陈峰在汇报中指出,68年来,学校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始终与国家能源工业同向同行,培养了30万名优秀专门人才,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克拉玛依校区首批118名留疆毕业生回信,充分肯定他们的人生选择,并鼓励他们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切,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切,对西部建设发展的关切,也是对我们服务国家战略、发展边疆教育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不懈探索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陈峰着重围绕四个方面,就如何写好四份“答卷”作了汇报。一是扎根中国大地,写好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答卷”。学校党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020年以来提出了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推动学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加快克拉玛依校区建设发展。二是全面从严治党,写好引领保证事业发展的“党建答卷”。学校党委抓住基层基础这个首要不放松,聚焦破解基层党组织“上热中温下凉”难题,形成了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住头雁领航这个关键不放松,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头雁效应进一彰显;抓住质量提升这个核心不放松,通过打造亮点特色,突出抓示范、提水平,持续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抓住体系建设这个保障不放松,深化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建设,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负责、协同联动、统筹推进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格局。三是坚持立德树人,写好为民族复兴建功立业的“育人答卷”。学校党委善用“大思政课”,积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教育,涵养深厚家国情怀;坚持以学生为本、产教融合,提升全面育人成效;始终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立德树人重要环节、重要方面,突出基层导向,近五年学校西部就业毕业生人数在北京市位列前列、占比第一,学校是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四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写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事业答卷”。学校党委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围绕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了“油气科学与工程”(2+1+X)学科群,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提出并坚持“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理念,服务和引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3.0版),创新机制、健全制度,构建了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完备体系,加快建设靠得住干得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陈峰指出,经过68年特别是过去几年办学实践,学校党委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高校办学的“纲”和“魂”;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这是建设一流大学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陈峰表示,学校党委将以本次先进校申报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赓续精神血脉,牢记初心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心怀国之大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事业中再立新功。
吴小林在补充汇报中表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大学最大的制度优势。几年来,在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一是牢牢把握办学方向,牵好高质量发展“牛鼻子”;二是强化师生主体地位,画好改革发展“同心圆”;三是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打好支持保障“组合拳”。通过这些实举措,确保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吴小林指出,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石油人和坚定的西部建设者,人均科研经费和国家科技奖居全国高校前列,产教融合指标在全球范围表现卓越。牵头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包含17个国家31所高校,彰显了在能源高教领域的引领作用。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学院(研究院)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编辑 丁远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