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山,汉族,1963年9月出生,1985年4月入党,1988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教授,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评价与道德专门委员会主任。
崔立山是金属材料相变领域知名专家。他醉心科研、潜心学术,30年如一日坚守金属材料相变领域研究,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他紧跟国际前沿、突出行业特色,一手创建学校材料学科,为我校材料学科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他师德高尚、立德树人,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一、不忘初心、只争朝夕,做科学研究的追梦人
崔立山常认为自己是“笨人”。他说:“千人、万人、几十万人做不出来的成果,我们凭什么能做成?无以凭借,只能靠吃别人吃不了的苦,付出比其他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专注,才能有所突破。”
不忘初心,拒做科学“夕阳人”。他从读硕士开始就从事金属材料相变研究。当大多数学者认为该领域已近“黄昏”而转向其它领域时,他坚持认为“没有‘夕阳科学研究领域’,只有‘夕阳人’”,始终执着追寻相变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点。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9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1项等;作为通讯作者(指导的博士生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期刊发表论文,并获得《Science》论文专题评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等给予报道,并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多年来,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有影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15件,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只争朝夕,甘当科研“苦行僧”。他喜欢科研,苦中有乐。曾有一位材料领域院士说:“崔立山是真正做学问的人。”他常说:“我不够聪明,只能让大脑一直运转。”国外专家曾感慨他在大年三十仍处于科研状态。在学生眼里,崔老师是一位非常能吃苦的导师,就算是材料制备这种体力活,也常常亲力亲为。有一次,崔老师脚跟腱受伤断裂,手术后医生叮嘱要少动静养,可他还是忍不住常来实验室,直至跟腱再次断裂,只好在家休养。就算如此,他每天还是通过网络视频与学生讨论科研问题。学生们说:“崔老师都这么拼命,我们哪里好意思偷懒。”
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从1998年学校开始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始,崔立山就担任学科带头人,全程参与见证了材料学科从无到有的过程,推动学科快速发展。
紧跟前沿要喝点“洋墨水”。他常说:“我们不仅要苦炼内功,也要推进国际化。”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材料学科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机构、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12个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和联合培养学生。多年来,以中国石油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我校材料学科教师为通讯作者,与国外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
依托石大要有“油味儿”。他反复强调,中国石油大学的材料学科必须突出石油行业特色,积极主动为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服务,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求得发展。他积极引进具有石油背景的材料专业优秀人才,建立石油特色鲜明的材料学科方向。如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拥有了本、硕、博一级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入选北京市重点学科与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进入世界ESI排行前1%。
三、师德高尚、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从教30多年的教师,崔立山对“教师”这一称呼十分珍惜,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也有深刻理解。
教学上要让学生“品尝知识的味道”。他常说:“将心比心,我们教育学生要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他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年资助材料专业困难学生、支持材料专业学生举办元旦联欢晚会等,得到学生爱戴。作为学校为数不多的二级教授,他曾给本科生讲授《材料科学基础》与《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他说:“我们讲课,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要让他们品尝到知识的美味!”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一直坚持板书,在PPT中只显示图与表,获得学校教学专家组高度认可。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注重把学术前沿和他的思考融入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思维碰撞。他讲授的课程深受同学们欢迎,自授课以来,连续进入全校学生评教前10%。
科研上要做“老猎手”。他坚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他把指导学生做研究,形象地比喻为老猎手带着年轻猎人打猎。年轻猎手没有找到猎物踪迹的经验,导师要像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一样,凭借丰富的学识和判断力,帮助学生找到有价值的学术点。新能源与材料学院郝世杰教授曾是崔立山指导的博士生。为帮助郝世杰开阔视野,崔立山送他到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并利用自己的科研提成等资助郝世杰博士生的生活费用。在崔老师悉心培养下,郝世杰博士毕业后留校,先后入选“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
崔立山同志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公道正派,追求真理,用实际行动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了一名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