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兴课题组致力于金属基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与催化性质的研究。最近设计合成的氧化锡包裹氧化锌纳米核壳结构应用在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使得光电转换效率高达14.35%。该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14.695)上发表学术论文“核壳ZnO@SnO2纳米颗粒在高效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应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它是通过一种简单而容易的溶剂热方法合成的,该方法由核-壳ZnO@SnO2纳米粒子组成。由于于SnO2壳的能级匹配和核心ZnO纳米粒子的高电子迁移率,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PCE高达14.35%。ZnO@SnO2核-壳纳米粒子的尺寸为8.1 nm,SnO2的壳厚度为3.4 nm,电子迁移率是SnO2纳米粒子的7倍。同时,均匀的核壳型ZnO@SnO2纳米粒子对无机钙钛矿薄膜的生长极为有利。这些结果有力地表明了这种新型电子传输材料在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巨大潜力。该工作也被中国科学报、科学网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页报道,报道中指出进一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是实现商用最为关键的一步。另外,课题组通过选择性湿法化学刻蚀方法成三种独特的纳米结构。通过控制合成过程,合成出来具有高催化活性(111)面的中空Cu-Ni合金纳米笼。Cu-Ni合金纳米笼具有5.6nm左右的介孔,这种纳米级的开放通道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质量传输,进而提高电解水析氢反应的催化活性。这个工作在《ACS catalysis》(影响因子12.221)上发表学术论文“从核-壳Cu@Ni纳米立方体到介孔空心Cu-Ni合金纳米笼用于高效的析氢反应”。课题组还针对温室气体CO2化学固定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普通环境条件下用Cu-BDC纳米片@多孔TiO2光催化二氧化碳和苄基卤的羧基化反应。这种多级孔分布可以显着提高Cu-BDC纳米片@多孔TiO2的活性表面积和传质效率,该发现对光催化化学固定CO2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个工作在《ACS Catalysis》(影响因子12.221)上发表学术论文“Cu-BDC纳米片@多孔TiO2在温和条件下用于光催化固定二氧化碳”。
文章相关报道与核壳ZnO@SnO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9b0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