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开展围绕“三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主题教学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10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各系部开展了围绕“三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主题教学活动。

公共英语教学部围绕“三进”精神,线上线下同步探讨了公共英语课程如何开展思政建设和推广系列教材。梅丽和赵春龙两位老师分享了课程思政思路和经验。梅丽老师将课程思政素材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将COVID-19相关思政素材作为语料和范例,融入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通过分析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素材和习总书记在全球健康峰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四个自信。赵春龙老师分享了在《中华典籍外译》课程中大量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论语》、《史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译例,引导学生探索中华典籍汉英翻译技巧的同时,积极落实三进精神,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逯义峰副院长对两位主讲老师认真深刻的分享予以肯定,提出教师们今后应继续落实三进工作,开拓思路,开展系列教材推广和教学创新活动。

亚欧语教学部和汉语国际教育中心联合开展了主题教学研讨会。老师们各抒己见,热烈探讨了各种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语言教学的可行的路径。丁宁老师提出在我校的西语课程中,可以贯彻该套教材的理念,即实施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理念。让学生提高用西班牙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刘瑾老师认为,要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教师应当做好表率,率先阅读和学习原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四个自信”。遵循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教学理念,春风化雨式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教学目标。

汉教中心的许有胜、周洋和曾小燕三位老师认为使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并融入相关课程,最核心的任务是深入探索语言类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提高学生传播汉语及汉文化的能力、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新时代国际化语言类人才。

此外,会上亚欧语部丁宁、薛红霞和刘瑾三位老师介绍了各自主持的课程思政课题进展情况。刘瑾、范吉宏、李宏宇三位老师分别分享了参加各个小语种《理解当代中国》教材解读会和虚拟教研室活动的具体情况和感受。

“三进”工作有助于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外语人才。外国语学院会立足于课堂,教研一体,积极探索语言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点,持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