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院赵秀凤教授应邀出席第一届全国多模态研究高层论坛

20171124-26日,我院赵秀凤教授赴上海参加了由同济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多模态研究高层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学者有200多人,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Charles Forceville教授、中山大学的Wendy Boucher教授、北京大学的胡壮麟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顾曰国教授、同济大学的张德禄教授、浙江大学的马博森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冯德正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的李战子教授、复旦大学的康志峰教授、厦门大学的杨信彰教授等。我院赵秀凤教授应邀在会前做了一场关于多模态认知与传播研究方法的讲座,并以“多模态反讽的认知修辞策略”为题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赵秀凤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随着多模态研究的深入,多模态认知研究成为多模态研究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迄今为止,对多模态语篇的认知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隐喻和转喻,对其它多模态现象如反讽、双关等还缺乏系统研究。多模态反讽被广泛用于劝诫类公益广告和政治漫画中,该类图文构建的反讽在生成机制上比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更复杂:充分挖掘多模态符号的表达潜势,往往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多模态转喻和隐喻强行压缩进入一个想象的虚构的故事空间,模态间的张力制造对立和矛盾,隐性而巧妙地表达创作者的反讽立场和态度。赵秀凤教授以公益广告和政治漫画中的图文反讽为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和概念整合理论,结合社会符号观,系统阐释图文类多模态反讽的生成机制、类别和修辞策略。

在多模态研究方法系列讲座中,赵秀凤教授指出,当今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国力差距减小,中国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话语交锋俨然成为了新的竞争高低,而西方富有特色的政治漫画则以其暗喻等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领域。赵秀凤教授运用多模态隐喻研究,借助大量政治隐喻漫画作为实例,将其中涉及隐喻的多模态元素抽丝剥茧,还原其传播效果背后的真实面貌,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多模态在认知、传播领域的作用,也为我们打开了在这个“图像霸权”时代,面对“无处不图像、文字居次位”这一时代特色和由话语文化向形象文化转变的潮流面前,一道通向全新的辩证思考方式的大门。

赵秀凤教授多年从事多模态话语的认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多模态隐喻、转喻和多模态认知诗学的论文,推动了我国的多模态话语的认知研究。此次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多模态高层论坛,与社会符号学、传播学、语用学、病理学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切磋交流,有助于开拓思路,凝练和推动我院的跨学科多模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