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教育强国,奋斗有我 | 弘扬教育家精神 引领尊师爱生风尚——外国语学院采访江淑娟老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8月26日发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尊师爱生风尚,外国语学院江淑娟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学习感悟她的育人初心及爱国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优良作风,与石油结缘、为石油科技英语能源舆情传播事业崇高而不平凡的感人事迹,为国家能源发展作出的贡献,为国庆七十五周年献礼。

教师简介

 

江淑娟老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1984年起从事教育事业,至2024年7月带完最后一届硕士毕业生光荣退出教育生涯。1984年,江老师伴随着我国第一个教师节的到来,一路走到第40个教师节,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与石油的结缘始于1992年入职石油工业部外语培训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外语培训中心(隶属于中国石油大学),1995年赴美做访问学者,1996年回国担任中心副主任,负责全国石油企业的中高端外语培训工作。2001年由于石油领域机构重组,她被调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语系任教,曾任中国石油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教育督导组专家,外语学院教学专家组成员、分学术委员会委员、分学位委员会委员。2012年起任学校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2022年聘为外研社国际化行业外语证书考试委员会委员。

江老师始终秉持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信念,与时俱进,努力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她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托福英语》、《雅思英语》、《石油科技英语》、《石油经贸翻译》、《石油科技翻译》、《石油科技汉语》、《科技英语概论》、《学术英语写作》、大学英语等,授课对象为本硕博各层次的中外学生。江老师笔耕不缀,在石油科技英语研究与能源舆情领域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为了满足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江老师带领老师们编写了数十部石油勘探、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销售、石油经济等覆盖石油上中下游全环节的教材,出版了石油资源国国别研究系列等四部专著,填补了石油领域英文教学空白,在石油石化行业极具影响力,多次荣获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和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等称号。江老师与国内外能源企业、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协助外语系创建了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为学校提升软科学实力,人才培养及特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功勋,为我国能源领域舆情传播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教育初心使命:潜心钻研,爱岗敬业

1. 请您谈谈您是如何开始您的教育生涯的,以及您为何选择成为一名外语教育工作者?

学英语能让我产生一种兴奋感和有成就感,因为通过英语学习我接触到了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开拓了视野。我对英语的兴趣越强,英语成绩就越好,也就更有动力去学,进入了良性循环,英语学习就会很轻松。我曾遇到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不仅传道解惑,还教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从而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于是我果断地选择了外语教育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决心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2. 您教授的课程涵盖了从基础到高级的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多个层次,您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所教授的课程大致有三类,一类是通用英语培训课程,包括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及针对出国考试的高端托福、雅思等课程;另一类是石油专业英语课程,包括石油科技概论、石油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等;第三类是学术英语课程,包括学术英语读写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学生来源多种多样,有全日制本、硕、博学生,也有非全日制工程博士,还有留学生,以及企业员工和领导层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并编写因人而异的教材。比如做企业外语培训,需要针对不同项目和要求,进行个性化教学。针对石油走出去的勘探、钻井、采油、炼化等不同的外语培训项目,显然外语+专业的适用性教材非常匮乏。作为英语专业出身以及培训中心副主任,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决心带领老师们学习石油,编写讲义,我多次前往石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经过多年试用,最终经过商业洽谈成功地出版了系列石油英语教材。这些教材也为后期外语学院开设石油英语阅读与翻译等课程提供了宝贵资源,同时为后期继续完善石油系列教材奠定了基础。我在外语学院硕士生的石油概论、石油科技英语翻译和石油经贸英语翻译等课程的教学中,就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改编了适用于他们的教材。此外,我还承担了全校博士生英语课程教学,博士生需要阅读大量英文文献,发表高级别英文论文。这对他们的需求,我开始潜心研究SCI顶刊英文论文及摘要的写作模式,尤其是石油相关领域,经历十多年的讲义编写和修改,最终出版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偏误分析》这本专著及相关教材,填补了博士生学术英语教材空白。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或学生?

      最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年龄偏大的学生,改革开放初期,集团公司外派多期企业高层领导攻读MBA,以顺应全球化企业发展与管理,这些学员大多工作多年,英语基础不太好,英语使用也不多,他们短时间内要通过托福等入学考试,难度可想而知。课上我尝试使用各种软件,组织多种交流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下经常进行个性化辅导。有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年学员还是跟不上课程进度,就说要从基础开始踏踏实实地补课学习,无论如何也要通过考试,他的决心深深地感动了我。后期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博士英语课上的同学,他们需要阅读大量专业英语文献,我引导他们自建本专业研究方向论文语料库,并利用语言学统计软件,对英文论文写作模式进行实证性研究,总结常用学术词汇、句式和语篇结构等。有几位同学博一就做了一些研究,我鼓励并辅导他们写英文摘要,发高级别期刊,最后他们竟然成功投中了SCI,他们的导师都为之惊讶。这些教学案例说明学生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研究,发挥聪明才智。

4. 如何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言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异文化逻辑思维的培养。在目前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学生倾向于使用软件去阅读英文文献并写作,这种做法看似节省学习时间,但长此以往会影响对英文文献精髓的理解和把握,削弱创新能力。我们创建了能源舆情研究中心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外语学习和实习基地,成功实现了任务型教学。他们每天要阅读各大国际能源网站新闻,并对新闻进行编译发送,大量的外语阅读使他们迅速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语言逻辑和表达能力,发表了舆情传播相关论文。此外,在博士英语课上,我引导博士生大量阅读并研究本专业最新英文文献,鼓励他们分组讨论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同学们感受英文表达的客观、准确和严谨性,帮助他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服务科研创新,每学期都有同学成功投中SCI期刊。

5. 您经历了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您做了哪些事情起到承上启下“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我是应学校成立外语系的需要,从集团公司外语培训中心调入外语系的,为外语系的初期发展献计献策,承担了英语专业主干课程,并担任了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导师。为了服务学校的石油主干专业发展,我基于多年的石油外语培训工作,面向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多层次石油科技英语类课程,带领老师们继续出版了更多的石油相关教材。在学校机构改革过程中,我协助系主任创立了中国能源舆情研究中心,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和丰富的企业资源,打造多语种、跨学科高水平的国际能源舆情研究和产油国国别研究基地,为能源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实现了外语学院跨越式发展。基于此,学院以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为翻译实践平台,成功招收了第一届翻译硕士。在学院支持下,我组织并带领产油国国别研究团队的多语种老师们(包括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等)开展了石油资源国研究,开设了产油国文化相关课程,编写出版了《伊拉克》、《利比亚》、《加拿大》、《中亚五国》等石油资源国研究系列丛书,提升了外语学院在学校和国内的影响力。

   

能源舆情研究:我为祖国献石油

6. 是什么初衷让您来我校任职,与石油结缘?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所经济学校教书,对经济研究逐渐产生了兴趣。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迅猛的经济发展使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工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该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使我国对专业科技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鉴于此,我攻读了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入职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外语培训中心。石油相关的外语培训工作使我对石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个教学相长过程促使我积极投入教材编写。此过程虽然很艰辛,但也其乐无穷,使我与石油结下了缘份,为后期从事石油科技与学术英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7. 您担任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能谈一谈干了哪几件大事吗?在能源舆情翻译与传播等领域有哪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如何服务于石油企业和国家能源工业?

 

 

      作为能源舆情中心副主任,我主要在以下四方面作了辅助性工作。

中外合作与交流: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以色列海法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报、石油商报、中石油太科翻译公司以及中国网等单位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聘请合作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座、研讨,给学生提供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和国际交流机会。

科学研究:组织教师成立研究团队,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工作。一是能源相关国际舆论和国际传播研究,实时监测全球主流媒体对重大能源相关事件的舆论,研究主要能源国家的涉华能源政策和战略。二是产油国国别研究,对全球主要石油资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宗教、法律等进行综合研究,关注这些国家的能源发展形势、能源战略,服务于未来国际能源合作。在能源舆情传播和石油资源国研究方面我们都带领学生发表了论文,出版了专著。

咨询服务:创建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网站、微博和微信窗口,实时发布国际能源相关信息,分析全球石油及石油资源国的发展动向,为石油企事业单位编辑内部参考资料如:《能源舆情》季刊、《产油国信息》月报、《中亚能源舆情》周报和每日舆情等刊物,以帮助石油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国际能源发展形势,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国际竞争力。

人才培养:创建产油国文化、石油科技概论、石油经贸英语翻译等课程,培养能源舆情翻译与传播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石油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成立面向本科及硕士学生的能源舆情协会,为他们提供外语学习、翻译实践以及项目合作平台,整合外语和石油专业同学共同完成项目,使他们认识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同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每年为协会会员提供国外访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8. 是什么让您撰写了如此多在行业有影响力的论文、教材和专著?

最早的十年外语培训工作使我了解了石油行业的发展需求,深知复合型外语人才对国家能源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立志努力学习石油知识,探索石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后续发表了一些石油学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出版了一些石油专业英语教材。正是这些研究成果成就了我日后参与的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筹建工作。舆情中心成立后,新的任务和挑战接踵而至,再次激励着我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写作。在之前出版的教材基础上,我又进行了上中下游石油作业的细化,包括石油软科学之内,出版了15册系列教材。同时发表了能源战略方面的论文,出版了石油资源国方面的专著,以及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教材和专著,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石油科技和能源舆情传播领域教学、教材和学术研究空白,推动了石油科技和学术英语教学以及能源信息翻译与传播研究。

9. 您认为您的经历和成绩怎样促进了学校世界一流建设?您是如何做到外语也能为学校世界一流和国家能源工业发展做贡献的?

国际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学校在世界上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离不开外语这个工具。培养具备专业外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有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和学习实践平台。编撰教材需要多年的潜心研究,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不懈于能源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最终成功出版了多个系列的石油方面的教材与专著。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的创建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外语学习和翻译实践平台,有利于我们整合学校各专业资源,培养石油+外语复合型人才,提升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国家能源工业提供大量国际化储备人才。

 

10. 您认为您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是建立在教育强国基础上的,教育强国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培养科技人才离不开外语教育。英语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语言,尤其是全球学者通用的学术交流语言,其语言背后的独特逻辑思维方式不可忽略。作为大学老师,我们的外语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快速读懂英文科技文献及抓取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我在教授石油科技英语和学术英语时,对科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做了深入的研究,带领学生挖掘语言背后的逻辑,研究分析学术英语的特有表达方式,领会科学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在新时代的国际合作交流中,能自如运用英语进行严谨准确的表述,才有利于科技创新,提升我国的科研竞争力。

 

11. 您如何看待当前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外语如何才能助力于学校世界一流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对外语学院的同学们有什么寄语?

      当前外语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众多语言翻译和写作软件,取代了很多外语相关岗位,给外语学院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困难。但是目前的软件仍然无法替代人工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和严谨性,例如许多学术出版物的英文表达也存在许多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科技的发展。高端外语人才还是欠缺的,尤其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跨学科融合教育趋势日益明显,外语学院的同学们可以利用我校的石油主干专业资源,在外语专业基础上再修个学位,为我国石油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