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读懂中国 | 碧血丹心育桃李,银龄高歌写春秋——外国语学院采访董静萍纪实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优势,向广大青年学生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以及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为建设教育强国奉献青春和力量。根据《教育部关工委关于开展2024“读懂中国”活动的通知》和学校关工委、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档案馆、离退休工作处的要求,外国语学院开展了“教育强国,奋斗有我”为主题的读懂中国活动。学院师生与退休教师、克拉玛依校区“银龄教师董静萍副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学习感悟的育人初心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振兴西部教育的感人事迹,传承发扬老教师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为庆七十周年献礼。

教授简介

 

董静萍196511月出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获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学位。20009200312月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7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业部、中石油集团总公司外语培训中心任教,曾任学院教学专家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及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201311201710月任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孔子学院中方院长199910月晋升教授,曾教授全脱产石油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的高级、中、准中级各层次《精读》《听力》《视听说》《翻译》《职称外语考试辅导》《商务综合英语》《TOEFL考试辅导》等课程、本科生《大学英语》《综合英语》《高级综合英语》《英语听力》、硕士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等课程,指导本科、硕士论文和创新创业实践;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与话语分析,语篇翻译,对外汉语教学多次荣获校级先进教师和教改奖。退休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成为“银龄教授”,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她,携师道之光,在京华沃土深耕种,又西部边疆,远行倾情展师魂。

她,担教育重任,守初心如磐,用语言之桥跨越国际,彰显大美中国。

“日暮苍山远,霜天白露重”,她花甲之年步履不停,以深厚学识广博经历为线,编织西部教育新丝路。

她是董静萍,岁月染芳华,丹心育桃李。在厄瓜多尔,她是使者,搭建文化交流之通道,牢系友好合作之纽带;在克拉玛依,她如烛火,照亮学子成才之路径,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 

篇章一:教育初心

初心如炬引航程,师道垂范映千秋

“我要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黑龙江的广袤大地上,林口县第四中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着无数优秀学子。其中,有一位名叫董静萍的学生,她以其品学兼优的特质,成为了这所学校的骄傲。

董静萍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更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小学时,她经常在游戏中充当小老师,将小伙伴们聚集在一起,模拟上课的场景。班主任家访时,她感受到了老师的尽职尽责、对职业的热爱。她深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老师就是一代一代的传承,我的老师影响着我,我就想成为老师”这一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如璀璨星辰一般,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成为她心中不灭的火炬心怀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国家未来的担当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立志成为一位优秀教师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

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奔腾向前,国家急需外语人才。董静萍敏锐地洞察到了国家缺少外交、外贸、翻译人才这一时代需求于是毅然选择“外语教育、培养外语人才”作为毕生事业“一切都是自然的”。她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外语人才的重任,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项使命

大学期间,董静萍凭借其出色的学术成绩和全面的素质,成为了尖子生中的佼佼者。她连年获得奖学金,这不仅是对她学术上的肯定,更是对她全面素质的高度认可。同时,她还积极参与班级服务和各种学生活动,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她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这是对她多年来努力的最好回报。

篇章二:与石油结缘

深耕教坛育英才,创新教学展师魂

董静萍1988年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来到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外语培训中心,12年后到基础系英语教学部和后期的外国语学院任教,用知识和爱心培养了三十二届石油学子,一片丹心为教育强国风雨兼程,一往无前“学无止境,教亦无涯。”她认为“教学相长,老师永远在学习的路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美国怀俄明大学校园有她进修求索的身影,2000年9月,在外语培训中心胡庆喜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她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努力,以优异成绩毕业,提升了自己的语言教学和研究的理论水平。

“我就是一颗螺丝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董静萍深知,优秀的教师应是学识与品德的完美结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教育智慧。外语培训中心的司潮春主任是她的引路人,教会她“以身作则,严格为师”。她见证了外语从基础科学系外语教研室发展为外国语学院的历程。退休三年多当她再次回到学院,与同事和学生见面时,她欣喜万分。站在学院发展墙前,她爽朗地笑着说:“虽然担任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这一段时间起的作用稍微大一点,总体来讲我就是学校这个快速前进战车上的一颗螺丝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担任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期间,董静萍崇尚改革和创新,她传承了司潮春、裴文斌等老教师的优良传统,担任学院教学专家组成员、分学术委员会、分学位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她致力于建设英专教学团队,打造出爱教善教的队伍,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倾听青年教师的心声,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成为青年教师的大姐和楷模。“我也从他们那儿学习好多的东西。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吧。首先我自己要严谨求实,积极努力,传递正能量。”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看到外语学院在赵秀凤院长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迅速发展壮大,青年博士们科研力量强,后劲足,外院的英语专业被评为“北京市、国家一流专业”,董静萍为自己曾经是这个团队的成员感到自豪。她认为自己也从青年教师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包括更新的知识和拼搏的精神。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至少有一桶水。”董静萍深刻理解这个道理。她在任教期间从未间断自修和进修,不断学习让她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作为骨干教师,她曾教授全脱产石油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的高级、中、准中级各层次《精读》《听力》《视听说》《翻译》《职称外语考试辅导》《商务综合英语》《TOEFL考试辅导》等课程、本科生《大学英语》《综合英语》《高级综合英语》《英语听力》、硕士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等课程,指导本科、硕士论文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出众多行业精英和功勋;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次荣获校级先进教师和教改奖。她认为“教学相长”“老师永远在学习的路上。”她有一颗好奇之心,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她牢记“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成为学生的伙伴

董静萍尊重教育科学,善于创新教法,熟悉学生的水平、需求和心理状态,把语言交际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语言使用中畅游。她常言:“我就怕课堂没有互动的声音”于是,她巧妙地构建了一种新型师生互动关系,让课堂焕发生机,通过“滚雪球”、“传口信”等教学活动,不仅驱散了学生内心的羞涩与恐惧,更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无限热情与成就感。在董静萍的教学理念中,教师虽立足于方寸讲台,但肩负的使命却是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展现新天地的广阔无垠。她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革新为伙伴合作、师生共建的体验式学习环境,与学生携手并进,共赴知识的盛宴。

她精通因材施教之道,巧妙融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英语的魅力,评教多次位列全校前茅。她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摒弃单一的输入式教学,转而采用讲练结合的模式,以实现语言交际为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然习得语言。她用心构建“交互式听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并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关爱与温暖

一次偶然忘带水杯,让她在课间感受到了学生无声的关怀——一瓶矿泉水静静地放在讲台旁,那一刻的温暖直抵心扉,成为她继续传递爱与关怀的动力。那些默默擦黑板、节日问候的学生,虽不张扬,却以行动温暖了她的心房,让她深感骄傲。因为她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方面绽放光彩,正如千锤百炼方成钢,玉汝于成终有时。

鼓励学生“你的成长成就不只是在这四年,你目前排名在第几位在整个人生中没那么重要,人生的马拉松,你赢不是赢在现在,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是幸福人生的关键。

在她眼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与交流。董静萍始终心系着英专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她常说:“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有家国情怀;要完善知识体系,注重外语教育素养的培养期待他们能成为具备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的专业人才,将专业气质融入日常言行,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董静萍坚信,创新能力源于广阔的视野。她鼓励学生跳出狭隘的圈子,通过外语这一桥梁,去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她常勉励大家:“善待岁月,不蹉跎时光。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国家好政策和学校大平台,我们必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篇章三:银龄教授

银龄授业映情深,丝路传韵播智慧

董静萍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2023年2月荣膺“银龄教授”,毅然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践行其心中久藏的宏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此举不仅是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董静萍赞银龄教师计划为“睿智之举”认为此计划不仅为西部地区输送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更为众多退休教师提供了继续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董静萍深知“课比天大”的道理,每节课总是早早地到达教室,准备充分。面对68人的大班教学挑战,她以慧眼识珠之能,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三有”共创教学模式

在克拉玛依教学的广阔舞台上,董静萍如同一位精湛的艺术家,深谙因材施教之道,将其视为教学之魂。她不仅深刻理解教育的核心理念,更通过创新教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独特需求,展现了卓越的教育智慧。

她洞察秋毫,敏锐地发现克拉玛依校区学子与主校区学子在知识底蕴与求知欲望上各有千秋。因此,她遵循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精心组织教学,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她的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为加强学生的内在和外在驱动,她精心设计了更多互动和探索的教学环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时,一个教学环节她会准备两个方案,根据学生的状态和水平进行灵活选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节奏,享受学习的乐趣。

她创造了“有料,有效,有趣”三有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符合要求、丰富多样,有吸引力,让学生有收获;关键是让教学变成有趣的参与过程,并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拘谨,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共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课堂精彩。当有同学表示:“我不会表现,我害怕”时,董静萍总是温柔地回应:“没有关系,老师给你示范。”她的鼓励如同春风拂面,让学生们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同学纷纷走上讲台,勇敢地展示自己,共情参与课堂,使得课堂既热闹又精彩。

董静萍的教学艺术,不仅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更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了自信与勇气。她的课堂,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美好未来的摇篮。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她不拘一格,认真实施克拉玛依校区倡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雨课堂等数字化工具,巧妙整合资源,使教学过程生动高效,宛如云中鹤舞,尽显教育艺术之美。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见证,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强调学生自主性培养,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使得教学更加个性化、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学生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她的教学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克拉玛依校区的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满满。

知心大姐

董静萍,以其深沉的教育情怀和无尽的关爱,与学生们的沟通从未停歇。她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与交流。因此,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热情。夜幕降临,她却仍在备课后,通过企业微信与学生们继续交流。她的企业微信仿佛变成了第二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随时可咨询、可探讨的平台。无论是课程内容的疑惑、学习方法的困惑,还是人际交往的难题,学生们都愿意交流也总是耐心细致地回应每一个问题,用她的智慧和经验为学生们指引方向。她深知学生情感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对语言的感受程度也实时关心。她如同知心大姐一般传递自己的体验和正能量,如灯塔指引他们更加快速前行,志存高远全力以赴,早日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在您的帮助下,我的英语有了很高的提升”,“您的教学是我们成长的关键”,“您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我将这些品质视为人生座右铭。”何其有幸,得师如您!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讲台之上,一支粉笔绽放智慧之花;书桌旁边,孜孜不倦引领学海无涯;夜灯长明,赤诚之心催生两鬓白发。学生们以满怀深情的心声,献上了他们最真挚的感谢与祝福。她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她用智慧和心血浇灌着这片沃土,用爱心和责任培育着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她像一位游刃有余的舞者,在教育的舞台上潇洒奔放,燃情展现奉献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沙漠戈壁驼铃悠悠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更有董静萍等百万教师重任千钧再奋蹄,聚力振兴西部教育。

 

篇章四:汉语国际教育

跨越重洋传华韵,弦歌不辍扬华章

怀着对中华文化的赤诚与自信,董静萍2013-2017年请缨担任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广中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为加强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发展中厄友好关系做出卓越贡献。

 

在孔院的管理工作中,董静萍老师展现出了她出色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她积极与外方沟通,完成工作计划和项目。修订教师执教规则,使孔院管理更规范化;严格执行HSK汉考考试标准,规范化设置考点,对考生开展规则培训,保证每位监考老师通过网上考试获得汉办资格证书,并加强考试流程的监管工作、试卷保密工作等。作教学指导是另一个主要工作,组织教师定期开例会,讨论教学,说课评课,切磋语言教学技巧;与教师们一起学习西班牙语,一起学习提高才艺。孔院承办了2016年厄瓜多尔全国汉语志愿者教师培训任务,负责与拉美中心负责人对接,做培训计划和方案等,并联系外方院长落实场地、住宿、通知联络等工作。

作为中国汉办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派出的孔子学院院长和教师,董静萍勇担使命,把责任与担当铭刻在心:充满中国文化的自信,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她认为有充分的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

董静萍深知,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充满中国文化的自信,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因此,她主动学习西班牙语,期待更好地融入厄瓜多尔;为了带给学生最佳的文化体验,她用心准备每一次文化活动;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她不懈探索,精心设计课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这片远离故土的土地上,董静萍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播种者。她精心策划每一场文化活动,如同匠人雕琢艺术品,力求让每一次体验都成为学生心中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从春节的鞭炮声声到中秋的月圆人团圆,每一个中国节日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通过她的巧手,这些传统习俗在异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让学生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深深爱上了那背后的文化精髓。

在她的课堂上,汉字显现承载着千年智慧与哲理的密码;故宫的一砖一瓦,长城的蜿蜒起伏,都化作了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讲述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故事;从屈原的悲壮到牛郎织女的浪漫,每一个传说都是中华民族情感与理想的寄托;而琴棋书画、四大发明乃至现代的大国工匠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则展现了一个民族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董静萍用她的激情与智慧,将这些看似遥远的元素变得触手可及,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

此外,她还巧妙地将中国故事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互动之中,无论是课间的闲谈,还是文化讲座的分享,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与深刻的文化洞察。在她的引领下,孔院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次节日庆典都成为了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增进中外友谊的绝佳舞台。

以教育为舟,以文化为帆,董静萍正引领着一批又一批海外学子,穿越时空的界限,共同探索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在她的世界里,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碰,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心与心之间最真诚的对话。

包饺子的温情岁月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华夏儿女迎来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九州同庆,举国团员。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气象万千,家人们贴春联,放烟花,吃年夜饭,互相拜年。然而,对于离家万里之遥的董静萍来说,这个春节却有着别样的意义。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温馨时刻,董静萍不仅心系远方的家人,通过视频问候与拜年传递着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将这份深情厚意延伸至孔子学院的每一位中文教师与学子。为了让他们亦能沉浸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之中,董静萍亲力亲为,挽起衣袖,亲手擀皮、调馅、包饺子,引领众人共赴一场文化盛宴,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细腻温情。“我们三四个老师要包多到五十多个人的饺子。一般包完饺子活动后三天我的胳膊基本上都抬不起来。董静萍笑言其劳,实则乐在其中。面对部分年轻教师对包饺子流程尚显生疏,毅然挑起重担,未雨绸缪,提前数日便开始筹备。从市场采购新鲜食材,到精心调配各式馅料,再到准备大小盆器、擀面杖等器具,事无巨细,一一亲力亲为活动当日,董静萍不仅亲自示范,更以深入浅出之语,向学生们娓娓道来饺子背后蕴含的文化深意。她讲述饺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尤其在春节这一阖家团圆之际,如何承载着团圆、和谐与吉祥的美好寓意。同时,她还追溯了春节的起源,细数那些世代相传的庆祝习俗,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魅力。

包饺子的过程,犹如一幅生动活泼的民俗画卷缓缓展开。师生们围坐一圈,欢声笑语中,各展身手,尽管成品形态各异,或圆润饱满,或俏皮独特,颜值虽参差不齐,但那份参与的乐趣与创造的喜悦,却是无价之宝。他们望着自己亲手包制的饺子,如同欣赏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眼中闪烁着满足与自豪的光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番情景,不仅是一场美食制作的体验,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一次心灵的触碰与共鸣。在董静萍的引领下,孔子学院的师生们共同编织了一个爱与协同的温馨文化故事,让这份来自东方的节日温情,在异国他乡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在孔子学院四年任职期间,董静萍认真执行孔子学院总部各项政策,积极组织策划各种常规的文化活动和比赛遴选活动。她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汉语桥比赛、中文歌曲演唱比赛、书法比赛等,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模拟活动,比如中国文化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夜、春节联欢、国庆节、中秋节的舞龙、武术、茶道、剪纸、诗词朗诵、跳民族舞、唱中文歌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

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董静萍始终认为“文化传播和讲故事一定是一体的。我们有很多唯美的传统文化故事,但是我们也要让外国人了解现代的中国,弘扬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匠心和担当为厄瓜多尔中文学习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高速发展的现代中国的窗口,创造了一片学习中文的沃土,激发了学生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热情。

 

民心相通

厄瓜多尔人,如同拉美大陆上的其他民族一般,热情如火、礼仪之邦,然而对于时间的把握却显得较为宽松。初抵这片土地时,董静萍将首次授课定于夜幕低垂的七时,直至七点半,仅有两位学子到来。此情此景,令董静萍亦疑惑是否时辰有所误差,遂前往教务秘书处求证。又经片刻,学生们方陆续汇聚。在这片土地上,迟到与拖延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时间管理与对时间的认知迥异于我们所习。面对文化差异中的时间观念,我们不应轻易指责或批评,而应抱以尊重与理解之心。董静萍则始终保持准时之习惯,她言:“总有学子会准时而至,作为师者,当根据大家到来之时,灵活调整复习与新课内容的呈现时间与方式。”她积极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共同商议出既契合孔子学院教学章程,又贴合学生心意的最佳授课时刻,确保教学之进度与效率并重。

 

在厄期间,董静萍经常到当地的大、中小学进行中国文化活动或展示,让更多的当地学生和民众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活动是应在厄中企和当地一所学校的邀请去比较偏远地区Zamora省的实地考察,坐了一个多小时飞机后又颠簸数小时到了一所有意愿开中文课的学校Unidad Educativa del Milenio Arutam,在跟学校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体会到了他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渴望。那些孩子们,眼眸清澈如水晶葡萄,满含渴望地凝视着她,嘴角挂着甜美的微笑,尤为动人。董静萍轻牵小手,与之零距离心灵对话。孩子们对学习中文及中国文化的热忱,深深触动了她的心弦。真情流露之间,即使言语不通,心与心的触碰依旧温暖无间。“因此,我深感自己必须倾尽全力教导他们,我与这些孩子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只要怀揣爱心,真情自然流露,即便生活方式与文化背景迥异,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依然可感可知。”她渴望与当地孩童并肩同行,共探知识的浩瀚海洋,以中华文明之深厚底蕴,点亮他们心中的憧憬之光。这不仅是知识的交融,更是心灵的触碰与融合,使彼此在文化的碰撞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火花。

赴任期间,董静萍常自问:“你展现了何种自我?”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对于一位身处海外的文化使者而言,实为至关重要。她骨子里流露出的,正是一位使者的形象,彰显于自信之中。她始终秉持文化平等之理念,不仅积极弘扬中华文化,亦尊重并学习他国文化,让中外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在借鉴中彼此欣赏与融合。她以自身行动诠释了文化多样性之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自己最为真挚的力量。她凭借智慧与热忱,以及默默无闻的坚守,将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厄瓜多尔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应对挑战

身在异乡除了要应对文化休克和语言障碍的挑战还要应对自然的挑战或者偶发事件。赴任第二年,当地突发7.8级地震,房屋摇晃间,器皿坠地碎裂,墙上画框歪斜。她未及穿履,赤足奔出,立于户外两时辰,全城断电,余震频仍。克服心中恐惧后,她立刻想到孔院其他教师的安危,迅速与当地领事馆总领事雷同立及孔院外方院长取得联系,了解其他城市教学点教师的安全状况。作为孔院中方负责人,确保海外中文教师的安全至关重要。

有一次,孔院志愿者教师柳翰清下课归途中遭犬咬伤,董静萍立即陪同他寻找孔院秘书,一同前往接种狂犬疫苗。尽管秘书表示当地数十年未见狂犬病病例,劝其不必接种,董静萍仍坚持己见。历尽周折,终觅得疫苗接种之处,然因是周六,附近两防疫站皆已闭门,复耗费近一小时,方寻得一开门诊所,接种疫苗后方安心将志愿者教师送返居所。

当地抢劫案件时有发生,一次,孔院教师在前往排练节目途中,照相机、手机等物被抢。事后,她安抚教师情绪,及时通知外方院长与秘书协助报警,配合警方调查,并向汉办总部汇报情况,召开会议提醒同事注意安全事项。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众多学子因学习中文,不仅与中国结下深厚情谊,更因中文改变命运。孔院学生弗莱迪(Frendy)中文才艺俱佳,来华参加汉语桥决赛荣获佳绩,后因中文水平高超,选择从事中厄海产品贸易业务;卢筱宁(Eliana)亦来华做汉语桥观摩代表,从此倾心中国,后至上海复旦大学深造;丹尼尔申请孔院奖学金来华攻读大学及研究生课程;罗琳(Yosuny)则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完成硕士学位,现于北航攻读博士学位,并一直保持联系。时光不负有心人,她照亮了学生的星光之路,点亮了中外友好交流的璀璨世界。

 

 

董静萍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以自身实际行动,在教育舞台,耕智慧田,聚同行光,照强国路;在国际中文园地,播语言种,传文化魂,连友谊桥;于西部银龄计划,丰知识果,筑梦想土,扬晨星光。她似一棵胡杨在西部大漠边疆扎根,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心守一抹暖阳,为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奋楫笃行,唱响银龄的时代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