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人民网等:活跃在延庆冬奥村里的国际志愿者

每天早上五点半,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国际学生志愿者路修远(Takudzwa Duncan Maluwa)会准时起床,简单的洗漱后,准时在六点半前吃完早饭,然后匆匆地赶往指定地点,搭上7点发车的志愿者公交车,到冬奥村访客中心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22岁的路修远来自津巴布韦,他所在的冬奥村访客中心,在美丽的海坨山脚下,主要接待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工作人员。路修远说,“在我的身边,我发现中国人都爱着自己的祖国,为冬奥奉献自己的力量。来中国一直是我的梦想,做冬奥志愿者是我能够回馈中国所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冬奥会是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我会用细致耐心的服务为冬奥会尽一份力。”

正式进入冬奥村之前,路修远已经在学校接受了四个多月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冬奥志愿者培训。作为冬奥志愿者,路修远要完成冬奥组委规定的23门志愿者培训线上课程,包含奥运基础知识、冰雪运动基础知识、急救与防护知识、防疫知识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也开设了“冰雪语者”冬奥志愿训练营,建立“1+8”冬奥志愿者培训体系。路修远说,“这些培训都非常实用,对我上岗后的工作有直接帮助,让我对冬奥服务工作有了信心。”

路修远操作访客系统。 受访者供图

在接待与访客中心不远处,来自韩国的严雅琳也在延庆冬奥村健身中心忙碌着。严雅琳说她“这个特殊的时期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难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在现场我感受到所有的志愿者和访客都很活跃、热情,熟练地解决问题。我相信这次冬奥会没问题,我们准备好了。”

严雅琳在健身中心。受访者供图

来自缅甸的林星同学(KYAE SINN LINN LETT)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预科生,她已经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拿到了研究生学位,但她没有离开中国,而是继续留在了北京,还参加了冬奥志愿者服务。她说,她是凭借英文拿到的学位,觉得来中国,汉语还不够好,觉得很遗憾,想继续学好汉语。她说,这次冬奥的经历对她而言十分珍贵,她会特别珍惜。

林星同学在岗位上练习中英文。受访者供图

访客中心的志愿者安国明(Agamammet Ashyrov)来自土库曼斯坦,是2019年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学习。在土库曼斯坦有很多的自然资源,他想学成之后,能够把先进的技术带回自己的祖国。他说,个人觉得参与冬奥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既可以练习自己的中文,也可以结交新朋友:“我周围有很多的朋友来中国,但我是唯一一个有机会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留学生,这感觉很酷。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做好服务,结交更多的朋友。”

安国明(右一)与志愿者朋友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14年前,北京2008年奥运会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愿景,生动诠释了一个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一个多元的世界欢迎中国的时代故事。14年后,路修远、严雅琳等诸多国际志愿者的加入,凸显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队伍的国际化、多元化。



人民网:

http://ent.people.com.cn/n1/2022/0202/c1012-32344753.html

中国新闻网: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zw/ty/2022/02-02/9667209.shtml



(编辑 丁远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