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想起了十七年前的那个春天
发布时间:2020-02-10 | 来源:宣传部 | 浏览量:
2003年的这个时候,我正在北京读大四,毕业前夕,遭遇“非典”。当时困在学校,百无聊赖的心境,应该和你们现在相似。十七年过去,当时的毛头小子早已跻身人师之列。回想起当年遭遇“非典”时的焦虑和迷茫,忽然想跟大学生们说点什么。我琢磨了一下,大概有四点吧:安静与孤独,烦闷与兴奋,思考与从众,责任与奋斗。
安静与孤独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今年这个春节却比以往最平常的日子都要安静:没有拜年串门,少了走亲访友。往年这时候,一天串三四个饭局牌局,欢歌笑语彻夜不休。
如今,估计大家也和我一样,困在斗室周遭安静。静,有时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安静不仅是外部环境,更是内心的境地。安静有时会让人孤独,也唯安静和孤独才能让人找到自觉。《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呻吟语》说:“天地万物之理,出于静,归于静。人心之理,发于静,归于静。静者,万理精义,万化之枢纽。”达摩面壁趺坐,十年悟道。周总理早年留学日本,也立誓“面壁十年图破壁”。
你们一年到头忙于学习科研,利用这段安静的时间,放空一下被定理公式和实验数据堆满的大脑,与自我来一次深入的对话。期待开学再会,遇到的是一个眼神更坚定、目标更明确的你。
烦闷与兴奋
这是大哲学家和数学家罗素的名著《幸福之路》里第四章的题目,也是我经常跟你们聊起的一个话题。烦闷产生于现实环境与理想环境之间的反差,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被完全占用。烦闷无聊之际,最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懈,二是乱,他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梁漱溟先生语)。
与烦闷相对的,是兴奋。兴奋是猎人遇见猛兽,是搏击手看见擂台,是攀登者遇见悬崖峭壁。我当然希望你们不仅现在,包括以后漫长的求学、工作之路,都能找到让自己兴奋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当然这个寻找的过程可能会有点漫长。困在家里的这段时间,可能是你们最容易产生烦闷的时候。
我有一个师弟,他从不让自己的生活被烦闷占据,如果实在无事可做,他就去画图、背单词——画的图总有一天会用到,日积月累的单词量让他的英语如鱼得水。他这种不在烦闷中消磨时光的习惯也使他受益良多,前两年已戴着“四青”的帽子成为了国内某著名大学的正教授。
思考与从众
重大事件发生时,真相与谣言都满天飞。作为社会公民,关注疫情,关心疫区人民是必然的,但不要过多关注花边新闻、小道消息。有些人,总有意无意地散播各类小道消息、爆炸新闻,获取网民关注或者达到某种不法目的。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各种“反转”也屡见不鲜。所以,不要轻易被倾向性舆论引导,不要随便站队到某个群体。一些群体有时对于事实视若无睹,他们永远只看到他们认为应该看到或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他们惯于把歪曲的想象与因为这种想象所引发的幻觉与事实混为一谈(勒庞《乌合之众》)。
我希望你们适度关注疫情新闻,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轻信“出大事了”“删前速看”的网络谣言,相信党和政府救灾防疫的决心和举措,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给社会添乱!
责任与奋斗
偶然看到一篇网文,说,今年的春节年味最淡,但家味最浓。你们离家求学业已多年,与家人聚少离多,今后继续求学、工作,与父母家人相聚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少,应利用这段时间,与家人好好团聚。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与你生活紧密依附的父母亲人;除了父母亲人之外,还有与你事业息息相关的同行同道;除了同行同道之外,还有与你尊严荣辱与共的中华儿女。
世卫组织刚刚宣布这次疫情为全球健康紧急事件,一些国家也出台了针对我国公民的入境措施,由于本次疫情,我国公民甚至在某些国家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
个人与国家是密不可分的一体。我之前在海外访学,去所在学院报到,学院秘书跟我寒暄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嗨,你找到你的中国同伴了没?”无论在国内如何千差万别,在世界上,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责任,也自然是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而努力奋斗。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现在,我们有向疫区逆行的白衣天使、建筑工人,有八十四岁的钟南山,有不同年龄的无名英雄,这些,也都是中国的脊梁。
我想说的,也就这么多了。终文之际,又记起微信里看到的一个标题:既然已经延期开学了,为何不利用多出来的假期再准备一篇SCI呢?
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师朱传庆
详情见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2/10/content_575715.htm?div=-1
(编辑 刘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