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北京冬奥组委官网:王天,重返奥运“舞台”做好传帮带

2008年,王天完成奥运志愿服务任务后,在“鸟巢”外留影

志愿者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只有从事过志愿服务的人才更有发言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作为学生志愿者的王天,如今已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的团委书记,他将在北京冬奥会上带领学生志愿者再次为奥运盛会服务。“我希望把14年来对志愿精神的理解传递给学生们,唤起他们的志愿服务热情。”王天说。

虽然已经过去了14年,但王天依然记得当时自己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岗位昵称为 “小c”,他所在的小组岗位设在奥林匹克公园东8安检口,负责引导观众快速安检通行,进入奥运场馆观赛。由于出色的服务,王天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的荣誉。在2011年本科毕业之后,王天继续攻读研究生,其间担任兼职辅导员,带领学生们参与各种志愿服务。2015年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作为专职辅导员和团委老师负责指导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成了志愿服务的“引路人”。

从昔日的学生志愿者,到如今志愿者的培训师,王天心中的志愿“火种”从没有扑灭过。“在为志愿者进行冬奥志愿服务培训之前,我先参加了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的培训师候选人培训,这个培训分为三个方向——礼仪、助残和医疗急救,我参加的是礼仪培训。”王天说,“通过培训,我发现中国的礼仪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在冬奥的舞台上,我们需要使用符合奥运精神的标准礼仪来服务。我在培训中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强化了自己的技能水平。”

结束培训后,王天回到学校,把他在培训中所学传授给学生志愿者们。王天从奥林匹克基础知识入手,阐述了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礼仪方面的要求,分析了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讲解冬奥赛事志愿服务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志愿者角色定位等内容。除此之外,他分享的自己在14年前参与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故事和经历,也是学生们最爱听的内容之一。对于志愿者提出的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各种细节问题,王天都努力回想予以解答,当时的一幕幕场景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其实,王天不仅仅是一名培训师,他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还将以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注册助理的身份上岗,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志愿者。在学校组织志愿者前往延庆冬奥村实地踏勘并参与场馆压力测试的过程中,王天深有感触,他说:“我们的岗位负责受理和回答客户的各种问询,每天都要接触各国运动员,志愿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要熟练掌握服务领域的相关专业术语,所以我们要利用备战冲刺的时间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语言培训。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各代表团官员和运动员进入冬奥村后,会先来我们服务的区域激活注册卡。我们不仅要做好交流,还要熟悉工作流程,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都要有所准备,这样才能让服务工作更加顺畅地进行。”

作为曾经服务过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王天最清楚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根据我的经验,值晚班的志愿者会比较辛苦,延庆冬奥村对志愿者的饮食住宿等生活保障非常到位,针对紧急情况加班的志愿者也有物资补给,包括发放食品、暖宝和应急药品等。我跟志愿者们说,有了场馆和学校的双重保障,大家可以安心地在岗位上工作。”

回首14年前的奥运志愿服务,王天认为,这是自己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影响着他近些年来的工作和生活。他很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热情传递下去,帮助年轻一代志愿者们梳理情绪,以最好的状态投身到冬奥志愿服务中,在践行志愿者精神的同时也见证他们的成长。

详情见链接:

北京冬奥组委官网:https://www.beijing2022.cn/wog.htm?cmsid=EYS2022011600368600

河北新闻网:http://zhuanti.hebnews.cn/2022-01/12/content_8707806.htm

(编辑 李昕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