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麟:“八字方针”引领成功之路
发布时间:2012-11-06 | | 浏览量:
钱家麟,1928年3月生,浙江湖州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曾执教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系。1953年转入北京石油学院,历任固体燃料研究室、石油加工研究室副主任,是《燃料化学》和爱沙尼亚《油页岩》杂志编委,美国东西中心国际协会会员,曾任国家化工发明奖和科技进步评审委员会委员。
今年已近80岁高龄的钱家麟教授,见证了国家石油事业从起步到逐渐成熟的历程,见证了学校从北京石油学院到中国石油大学的发展与辉煌。他一生致力于油页岩、煤、石油等加工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曾8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如今已成为石油企事业单位的骨干。
当我们走近这位身体硬朗、面容慈善、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的学者时,最渴望知道的便是,在他治学从教的道路上,是怎样的体验与心得伴随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钱老的回答是超乎我们预料的平常:“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就,那都得益于我一生信奉的八字方针———认真、刻苦、进取、团结。”
认真
认真和严谨可以说是钱老一生的习惯。
钱老回忆在上海读书的情景时说:“我在大学学习的时候,非常重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钻研,每一章每一节都不放过,重点难点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我都要弄得明明白白,而不是似懂非懂地就过去。因为学好课本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做学生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
正是这种习惯,为钱老的成功之路铺下了坚固的基石。
刻苦
虽然年届八旬,但钱老目前仍在抓紧时间进行三项工作:一是主编出版中文版的《油页岩———石油的补充能源》,二是主编英文版的《OilShale-ThePetroleumAlternative》,三是开展“中国油页岩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他热切地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为中国和世界油页岩科技及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出贡献。也正是如此,直到现在钱老还常常熬夜到晚上12点之后才休息。他说:“我们不能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每天要有每天的计划,每月要有每月的目标,每学期要有每学期的考虑。”钱老虽然已在1998年退休,但他仍然像在岗时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甚至每个小时都会安排好任务。他说:“虽然有些苦,但我觉得苦中有乐。每天不虚度光阴,人生就会很充实。”
辛勤的耕耘总会有收获,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钱老的专业造诣上,还体现在钱老对英语的精通上。他说,“英语很重要,如今各国学术交流、联合国各种会议用的都是英语,在掌握交际英语的同时如果再精通专业英语,这就是一种本事。”凭借自身专业英语的优势,钱老曾参加联合国油砂油页岩专家小组会议,并多次在国际油页岩、煤化学和石油地球化学等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还专门出版了一本《英汉、汉英石油化工常用词汇》供专业人员查阅。
进取
上世纪60年代,钱老曾参加顺丁橡胶会战,该项目后来被评为国家经委科技进步特等奖;80年代他负责油页岩热解、生油岩热解、生油动力学和管式炉传热等项目的科研,先后发表有关论文200余篇,并主编、主审或参与编写专著、手册及字典12本,曾负责设计、施工并成功投产了3座小规模炼油厂。这些成就,每一项都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成果。
钱老常说,一个人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在钱老的带领下取得突破的炼油领域的炼厂管式炉、石油地质领域用化学动力学寻找石油等项目都有创新,并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钱老说:“国家鼓励创新,青年人要重视创新,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要敢于进取,敢于创新,追求上进。中国学生学习努力,基础扎实,但与国外学生相比常缺少一定的自主创新性。要想发展,进取、创新这些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团结
在钱教授成功的道路上,他曾担任过许多角色:学生、老师、教授、专家……但无论何时,他都没有忘记“团结”二字。他说:“工作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团结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相互谅解,对上对下都要团结,当然,对自已的要求应该更高一点。”
钱老说,他现在常常觉得非常欣慰,因为他在石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都在为中国的石油事业、社会建设做贡献;同时他开拓的油页岩开发等项目而今都有了接班人并逐步取得更大的成绩。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总是有限的,团结更多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更让人充满自豪。
“认真、刻苦、进取、团结”,简洁明了的八个字,朴实平凡的八个字,警醒、激励我们这些后辈的八个字,就这样真实地存在于钱老人生的点点滴滴之中。而这,也正是他成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