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4个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资助
发布时间:2022-12-14 | 来源:科学技术处 | 作者:王祎 | 浏览量:
近日,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多部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项目立项结果,中石大牵头的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立项资助。截至目前,学校“十四五”以来已有7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资助。
“稀土新材料”专项“双燃料船舶发动机尾气高效净化稀土催化剂及应用示范”项目,由理学院赵震教授团队牵头负责,项目总经费3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1600万元。项目汇聚我国长期从事稀土催化、船舶设计、机内燃烧和尾气净化技术研发和工程实施的优势研究力量,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业大学、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共10家单位共同承担,覆盖了从稀土催化剂研发、中试、工程示范的全过程。开展双燃料船舶发动机尾气高效净化稀土催化剂及应用示范研究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大研究需求。项目提出“以研发高效稀土催化剂并揭示其作用机理为基础、以建立优化燃烧控制和催化后处理协同净化多污染物的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实现双燃料船舶发动机尾气高效净化集成技术及示范应用为目标”的技术路线,旨在揭示稀土催化剂消除多种污染物的催化机理,系统研发高效整体式稀土催化剂放大制备、成型及涂覆技术,完成稀土催化剂的生产线建设,开发双燃料船舶发动机搭载含稀土催化剂后处理系统的标定策略与精准匹配技术,最终实现高效净化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
“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深海采矿非金属非粘结柔性混输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王莹莹教授牵头负责,项目总经费3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1700万元。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联合天津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威海鸿通管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10家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攻关。项目旨在研制国内首套设计水深6000米的超深水、高耐磨、轻量化深海采矿非金属柔性混输管,创新突破柔性混输管及端部接头一体化结构设计、关键材料研发、连续制造、健康管理和样机海试评价的关键基础理论和“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材料、加工工艺与核心制造装备的自主国产化,快速推动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国产化能力,为我国深海锰结核资源的商业化开采提供核心装备支撑,全方位提升我国经略深海、建设海洋强国的科技能力和综合实力。
“稀土新材料”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柴油机尾气净化用NO催化氧化新材料设计与研制”项目,由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李振兴教授牵头负责,项目总经费300万元。该项目是学校获批的第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联合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组建材料合成、催化改性、工业化转化三方协同合作的研究团队。项目主要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条件开展研究工作,针对当前柴油机尾气净化对低温高活性NO催化氧化新材料的迫切需求,结合稀土材料出色的储放氧能力,设计研发低温高活性NO催化氧化稀土催化剂,探究催化剂表面高效氧传输机制;结合理论计算探究催化剂在冷启动环境中的催化机理,以及在极端环境中失活原因,用以指导催化剂合成过程中的结构构筑调控技术;有针对性的解决NO低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传质扩散和吸附活化问题,最终实现新型稀土催化材料在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应用。为发展具有我国生态资源特色和技术急需的稀土新材料,加强稀土新材料前沿技术基础、工程化与应用技术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深部含煤岩系超临界CO2穿层压裂-驱替-封存评价技术研究”项目,由石油工程学院侯冰教授负责,项目总经费200万元。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联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Elsworth Derek院士和四川大学刘军副研究员等相关研究团队,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利用与封存展开相关理论研究。项目聚焦于超临界二氧化碳造缝-助驱-封存优化技术,重点开展含煤岩系断裂损伤与超临界二氧化碳造缝力学行为、非平面二氧化碳压裂穿层扩展机制、多甜点立体开发造缝-增能-助驱一体化评价以及煤系气增产与二氧化碳埋存一体化技术优化四项研究。可以同时实现煤系气产量大幅度提高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目标,为我国煤系气高效绿色开发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未来深部含煤岩系CO2压裂-增能-助驱-埋存一体化开发奠定基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学校坚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加强顶层设计、深入科学谋划,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多次组织指南编制、项目交流和校内答辩指导。这批项目的启动实施,将显著提升学校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 丁远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