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时贵蟒山讲坛开讲“从工程应用到工程创新——工程科研的四个阶段”

5月9日下午,中石大举办第三十五期蟒山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杜时贵应邀作题为“从工程应用到工程创新——工程科研的四个阶段”的专题报告。校长金衍,副校长鲍志东、刘植昌,科学技术处、地球科学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140余人聆听报告。刘植昌主持报告会。

杜时贵院士从应用、技术、科学、创新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抗剪强度从经验获取到精确获取的整体换代与技术变革,引领我国抗剪强度总体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研究过程。同时,杜时贵院士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体会,他强调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科研即生活,要把科学研究变成一种习惯,甘于沉寂、久久为功,成功贵在开始与坚持。

报告结束后,杜时贵院士就科研创新、工程应用等话题与师生互动交流。刘植昌表示,杜时贵院士的讲解深入浅出,对深入认识抗剪强度技术很有帮助,同时极大启发在座师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养成踏实、勤奋的科研习惯。

金衍为杜时贵院士颁发了“蟒山讲坛”纪念牌。

杜时贵,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山工程地质专家。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九届中国科协委员,四、五、六届致公党浙江省副主委,八、九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

杜时贵院士长期从事岩体内滑移面抗剪强度(简称抗剪强度)研究,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抗剪强度学术专著,发现并命名了抗剪强度“三性”,完整认知了抗剪强度“四性”,成功破解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抗剪强度离散之迷,创立了本性抗剪强度理论,实现了抗剪强度精确获取“从0到1”的突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套单台多尺寸抗剪强度试验装备,提出国内外首部规范露天矿山抗剪强度获取技术标准,实现了重大工程应用效果。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1),省部级科技成果特等、一等奖9项(均排名1)。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辑  苏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