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第七届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国际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10月20日至22日, 第七届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国际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化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分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田立新,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济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刘心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杨自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级人才牛东晓,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同奇、副校长张广清等近400人参会。

2_1600_3000_gif.jpg

第七届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国际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_杨文琰摄 (11).jpg

会议以“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能源绿色转型”为主题,设置智库发布、大会报告、平行报告、特邀报告、分组报告和院长论坛环节,秉承绿色低碳办会理念,实施了会议手册电子化、交通出行集中化等系列举措,较传统会议减排52%。此外,会议协办单位柏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符合国际自愿碳标准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的内蒙古孙家营50.25MW风力发电项目碳信用,抵消了活动所排放的全部二氧化碳,实现了 “零碳会议”目标。

王同奇书记.jpg

王同奇致大会开幕词,表示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能源特色类行业高校,中国石油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及能源转型要求,近年来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结合能源行业多学科交叉的特色,持续开展面向“碳中和”的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路径和策略研究,并与行业协会、代表性企业深度合作,不断推进自主性、关键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实践,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刘心报在开幕词中表示,能源资源系统分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服务能源系统转型和跨学科合作的理念,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已发展成为能源资源系统工程领域有活力、有凝聚力的学术组织,为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作出了贡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建良主持智库发布环节,表示学校紧密结合国家所需,围绕自身发展战略,不断整合资源,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在2021年成立“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智库”,智库成立两年多以来,已发布两批“迈向双碳”品牌智库报告;向国家能源相关管理部门提交多份内参;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石油公司成立包含全球16个国家22个智库的“能源转型智库合作网络”;联合北京大学在内的16所国内外高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下,设立“全球碳中和与绿色发展青年委员会”,智库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潜挺代表学校发布2023年度“迈向双碳”系列智库成果,包括以中国国内石油生产碳排放强度及影响研究(2023)、中国国内天然气生产碳排放强度及影响研究(2023)为代表的双碳类成果;以石油公司能源转型指数(2023)为代表的指数类成果;以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的协同路径、“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甲烷不平等情况分析为代表的专题类成果。所有报告均可通过“中石大碳能院”微信公众号免费获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家级人才鲁玺重点围绕双碳类报告和指数类报告进行点评,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油气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油气上游排放对行业减排至关重要。从微观区块尺度,基于生产工艺的油气上游碳排放核算、考虑碳价和油气价格的油气资产搁浅对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言”“行”“果”等维度对国际石油公司在面对气候应对下的能源转型程度进行全面衡量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张广清主持大会报告环节,表示经济发展对能源有很强的依赖,国家推动“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已经从能耗双控转向了碳排放双控,如何在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用能安全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甚为关键。

刘燕华以“低碳转型背景下的能源安全”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指出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对于国家来说是转型发展的空间,对于产业来说是未来潜力与产业份额,对于企业来说是机会和预期,要先立后破、居安思危。

徐春明作了题为“双碳战略下绿电氢技术发展思考与实践”的报告,表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双控目标的根本在于能源结构调整。2060年中国能源总消费量需控制在80~90亿吨标煤,其中70%以上应为非化石能源。围绕绿电在传统化工中的应用、氢能产业化应用、大规模长时储能等领域,徐春明对其团队在推进自主性、关键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实践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报告。

赵文智就“双碳目标下天然气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内容作了主旨报告,建议国家通过陆相页岩油革命、富油煤热转化革命和煤地下气化天然气革命“三驾马车”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

刘作仪作了“管理科学部2023年度资助工作及政策”主题报告,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学部资助计划的完成情况、落实2023年评审工作指导方针情况,以及项目评审的新做法和新特点。

围绕“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博弈问题”,杨自力从当前气候谈判难以达成共识的困境出发,介绍了与外部相关联的一般均衡理论、博弈论,探讨了林达尔均衡下气候变化结盟问题。

此外,清华大学教授王灿、北京大学教授刘宇、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马铁驹、武汉大学教授方德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段宏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赵俊华、复旦大学教授王戎、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冯奎双等8位专家作平行报告。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梁赛、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伟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於世为、天津大学教授解百臣、清华大学教授郝瀚、兰州大学教授张国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唐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占明、武汉大学教授杨冕、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董锋、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曹梦秋、清华大学教授于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钟铧、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教授级高级经济师丛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赵晓丽、王建良等16位专家作特邀报告。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96位专家学者在16个分会场作主题报告,内容涵盖能源安全、低碳技术、气候减排、可再生能源系统建模等重大能源领域热点课题。

牛东晓主持大会闭幕式,赵晓丽汇报了换届情况,王建良介绍了会议组织情况,下一届承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明年的承办事宜进行简要说明。范英致闭幕词,表达了对参会学者嘉宾和会务组工作人员的感谢。至此,第七届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国际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论坛会议圆满结束。


编辑  苏汝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