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扶贫助困:传递爱心 传递温暖


10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的首个扶贫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但是,贫困仍然真实地存在于中国的土地上。关注贫困问题,关心贫困地区,关爱贫困人群,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在中国石油大学,广大师生的爱心助困行动一直在路上,以科技扶贫、爱心支教、物质捐赠、精神关爱等多种形式,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奉献着爱心,传递着温暖。学校大力倡导扶贫济困、爱心奉献之风,积极参与国家、北京市和教育系统开展的扶贫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助困主题实践活动。

地球科学学院自2004年启动“1+1”爱心助学工程,每年有将近20%的新生得到资助。资助期间,一位老师对应资助一位新生,在第一学年的每个月给予新生100元资助,有效改善了受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截至目前,该工程已经持续了10年,574人次教师参与助学行动,共资助学生605名,总计资助金额已达85万余元。远程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与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两年多来为孩子们送去了电脑、文具套装、书包、手工工具箱等物品;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直属党支部赴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井儿沟乡中心校,捐赠了体育用品、图书、文具,并捐款资助该校的贫困生。

石大地处昌平,在学校附近有多所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学生主体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大都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多年来,学校和各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学生班级和党支部与农民工子女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在汇蕾小学、京瑞小学、小天鹅公益学校、振兴小学、雨竹小学、农家女职业学校、新龙小学、西王府弘立小学、爱加倍民工社区活动中心等8所学校长期开展学业帮扶、自护教育、兴趣培训等方面支教活动。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汇蕾学校签署了长期帮扶协议,签订了《支教协议书》,由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讲授他们以前很少上的思想品德课、写字课、音乐课和美术课等。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同学们利用假期给孩子们进行学业辅导;把孩子们接到大学里,带领他们参观大学校园,播放教育影片,开展知识讲座;带领孩子们参观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学之初,协会成员用捐款和活动经费给孩子们购置了学习用品……大学生志愿者青春的热情、深深的关切赢得了孩子们的信赖。经过努力,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越来越积极,与老师的互动越来越顺畅;他们开始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知识水平呈现提高趋势,多数孩子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20119月,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希望工程激励行动”项目的资助下,石大的陶笛爱好者发起了“和谐之音”——艺术教育脱贫关爱行动,以北京市昌平区雨竹农民工子弟学校为试点,从简单易学的陶笛入手,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音乐教育,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好,帮助他们实现演奏乐器的梦想。此后,有100多名陶笛爱好者成为支教的志愿者,把爱的音符送进孩子们渴望的心田。

此外,学校每年开展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都有一大批志愿者奔赴全国各地,到地处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受到了当地孩子们的欢迎。今年暑假,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新疆女孩阿依古丽回到家乡喀什,开办了汉语和英语义务培训班,教授当地的孩子们学习汉语和英语。回校后,阿依古丽参加了“最美北京人,最美石大人”宣讲活动,她对家乡和支教活动的情感与体会在同学们中引起热烈反响。

各学院还针对特殊群体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温暖活动。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组织学生赴昌平北邵洼工地,针对如何运用网络和电话订票向农民工兄弟提供服务和辅导,帮助农民工兄弟订购车票;石油工程学院学生长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定期去敬老院与老人谈心,打桌球,送去节日问候;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定期赴智光特殊教育儿童学校与特殊儿童打篮球,做游戏,开展文艺汇演。“衣+=爱”爱心捐衣活动中,学校师生已向工友之家捐赠衣物2600余件,所得钱款也全部用于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事业。他们把爱播洒的同时,自己也从中收获了爱、责任与成长。据统计,近两年来青协志愿者共募集资金3万余元,捐赠图书1200余册,结对资助学生近200名。此外,地球科学学院新生分别向河南、甘肃、四川等地捐赠500套军服,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石大的温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