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真美!留学石大,与“中国风课堂”的这一场诗意邂逅

剪一纸窗花、打一套拳法、写一联翰墨、绘一幅丹青……“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上,石大的留学生们在彩色镂空中享受剪纸艺术,在踢打摔拿中体会武术精神,在笔墨纸砚中浸润中华情怀,在吟诗作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石大组织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和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为来华留学生开设了“中国概况”“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中国武术”等多门中国文化通识教育课程,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将书法、剪纸、风筝、曲艺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大师等请到课堂上,全方位立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互鉴互促贡献力量,自1994年开始招收第一名韩国留学生以来,先后有三千多名来自哈萨克斯坦、越南、蒙古、土库曼斯坦、印度等国家的留学生来到石大求学。石大坚持“四位一体”有机协同,将“中国文化、汉语能力、专业技术和全球视野”四大要素贯穿留学生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同时推动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让姹紫嫣红的文明在石大开放,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滋润人心,让越来越多的世界青年与中国人文相亲、心意相通

 

“想为自己未来的婚礼,亲手剪上一对喜字”

剪一纸窗花,寄一份期盼

“同学们,剪纸历史悠久,一直在中国民间流传,中国人喜欢用剪纸作品来表达吉祥如意的心愿,但凡春节、结婚这些喜庆日时,会把各种寓意祥瑞的剪纸贴在窗格上,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外国语学院隋岩老师的“中国概况”课程上,隋老师正和她邀请的专业剪纸老师一起给留学生们讲解剪纸的历史和寓意。

课堂上,看着眼前漂亮的纸样和剪刀,留学生们都好奇极了,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剪纸有多种剪法,今天我们学习剪刀剪纸。剪刀剪纸就是把纸样子折叠好,用剪刀一剪一剪剪出图案”剪纸老师一边解释剪纸的步骤,一边给大家做演示。“同学们不要着急,要先折叠才能剪。折叠是剪纸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很适合对称的图案,就像我们今天剪的‘囍字,中国人结婚的时候会屋里屋外到处都贴满‘囍字。”“现在同学们就把手中的红纸样沿着中线对折,然后开始剪……”

课堂上,来自尼日利亚的易章剪得格外认真。他一步一步非常仔细地跟老师学习,还不时询问“这样剪正确不正确”“怎么剪出来更美”“是否有更好看的花样”。原来此时他心里正在密谋着一个计划——他想为自己未来的婚礼亲手剪上一对儿“囍”字!得知他这个“小秘密”的隋岩老师忍不住在朋友圈里感慨:我开始想象他们未来的婚礼上,有中国元素该有多特别,愿一个小小的中国符号能见证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幸福时刻!

同样的剪纸,此时不分国别、不分语种,同样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

 

“回到刚果,我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中国功夫!”

打一套拳法,圆一次梦想

“我从小就喜欢看中国功夫电影,Bruce Lee是我的偶像,我也一直很向往中国功夫,觉得酷极了!没想到能有机会在石大学习中国功夫,真是太开心了!”来自刚果的2017级本科生朱利安手舞足蹈地说。

为了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兴趣,石大国际教育学院联合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为留学生们开设了“中国武术”的课程,还推动组建了来华留学生武术队以及舞龙队,由专业教师教授他们太极拳、剑法、棍法和舞龙表演。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郑茗芥老师目前担任武术队和舞龙队的指导老师,也是留学生口中的“师父”,曾经在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担任武术教师的经历让她对在留学生中推广中华武术文化更加得心应手。在她的带领下,石大留学生武术队和舞龙队刻苦训练,多次参加校内外大型比赛和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朱利安在2018年首都高校第五届留学生武术比赛上获得了男子组初级拳二名,石大留学生武术队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佳绩。赛后,朱利安激动地说:“当我身穿白色武术服在赛场上打拳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又紧张、又自豪、又激动,但是师父教我的踢、打、摔、拿以及每一个手型、手法和步型、步法我都牢记在心,平衡、跳跃一点儿都不能错。这个奖让我圆了中国功夫梦,感谢石大,感谢中国!”

朱利安说:“以前我只知道看武术的动作,现在我慢慢认识到了中国武术更重要的是武德。中国武术崇尚武德,讲究‘未曾习武先修德’,学习武术对修身养性、锻炼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都有重要作用,也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体验了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回到刚果,我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中国功夫!

 

“我会坚持我的热爱,将中华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写一幅翰墨,续一份热爱

经济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热尔博来自蒙古,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汉语,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来中国石油大学留学后,他修读和旁听了多门中国文化课程。

书法课上,热尔博深深地被中国书法的魅力吸引。在他看来,汉字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髓,练习书法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欣赏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书法独具特色的美。

课余时间里,他还常常请党委宣传部的刘冯瑜老师来为他指导书法。近日,石大“风华艺苑”展览展出了“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刘冯瑜书画作品展”。在沉稳安静的热尔博眼里,刘冯瑜老师的作品有临摹,有写生,有探求,书、画、印结合,大气脱俗,所展现的寄情山水书画的情怀以及朴实平和的精神世界正是他一直推崇和追求的。

练字之余,热尔博也喜欢中国武侠小说。2018年10月30日,金庸老先生不幸过世。在之后参加北京高校外国留学生书法大赛时,热尔博专门请刘冯瑜老师指导他写了一幅“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翰墨中以寄哀思。

热尔博认为,虽然学习书法很难并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但练习书法磨练了他的意志和耐心,对他成长非常有帮助。等硕士毕业后,热尔博计划留在石大继续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深造。“未来,我会坚持我的热爱,将中华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老师,你好漂亮,最后一幅我画的你”

绘一幅丹青,表一份爱意

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诉说的是动人的中国故事,承载的是深厚的中国文化,展现的是中华文化独有的DNA。国际教育学院多次邀请校内和昌平区少年宫的专业教师,面向在校留学生和孔子学院夏令营等短期团组开设中国画课程。

“中国画与西方画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画的背景往往是空白,虽然没有颜色,却更有意境,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我们观齐白石的虾,便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赏徐悲鸿的马,便能体味到风的速度。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在一次中国画的课堂上,隋岩老师娓娓道来,带领留学生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留学生们也自己拿起画笔,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画起了草木、山水,还有可爱的怀抱竹子的大熊猫等等。

来自苏丹的留学生阿图木用寥寥几笔画了一幅隋岩老师的“肖像”,并对隋岩老师说:“老师,你好漂亮,最后一幅我画的你,我们都很喜欢你!”面对自己的“尊容”,隋岩哭笑不得,一旁的其他同学也纷纷起哄“画的太丑了!”阿图木却毫不在意,一本正经地说:“你们好好学习,才能理解我这幅中国画的美!”

 

“我也想为中国做点事儿,所以我去献血了”

第二课堂,拉近你我

石大除了将“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渠道,还通过一系列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让留学生展示本国文化,通过互动交流不断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与中国的情感纽带。

校园里,两年一度的石大国际文化节通过风情展、美食展和文艺晚会等一系列环节,为中外师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体验,为不同文明和不同国家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搭建了特色平台。此外,学校还经常举办“普希金青年艺术节”等竞赛交流和文艺活动。

国际教育学院2019年“油汇丝路·共谱新章”新年晚会上,“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的歌声在现场回荡。很难想象到,舞台上用熟练的中文和动听的嗓音演唱的是一名仅仅在石大学习了三个月汉语的哈萨克斯坦姑娘阿迪娜。她说:“《国家》这首歌是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而创作的,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演唱这首歌也是想给中国一份自己的小礼物。”

走出校园,石大带领来华留学生深入开展“感知中国”等文化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老师们带领留学生走进石油附中、附小等,开展“留学生带我看世界”和“跟着老外学外语”等共建活动;走进中国家庭,开展“带着老外过大年”和“带着老外过佳节”等互动交流活动;走进工厂车间和油田现场,开展技术实习,了解企业文化。除此之外,很多留学生还参加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和爱心捐赠等各类活动。

来自巴西的留学生恺撒在毕业回国前参加了无偿献血,他说:“在石大留学期间很感谢学校和中国政府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也想为中国做点事儿,所以我去献血了。这张献血证是我最美好的纪念!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无论是艺术学习还是生活实践都将跨越民族、穿透心灵、沟通思想、拉近灵魂。中华文化在石大的世界文明百花园里吐露芬芳,沁人心田。不知不觉间,在石大,有种联系越来越紧密,有种感情渐渐生了根——纵有千万不同,心意相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