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生平


刘希圣教授,男,博士生导师,1926年12月出生,河北保定人,1951年毕业于天津国立北洋大学采矿系。原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教授、钻井力学及工程研究室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希圣教授主要从事油气钻井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涡轮钻井,定向钻井和水平钻进技术,环空水力学及携岩理论,井眼轨迹控制理论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钻井环空水力学及携岩理论》和《环空水力学及携岩理论研究进展》等,1991年被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在北洋大学采矿系学习时,刘希圣教授学的是采煤,临近毕业时,由于国家急需石油技术人才,他积极报名加入了北洋大学刚刚成立的石油采矿组。为了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他要攻下的第一个堡垒就是俄文,那时正是盛夏季节,暑热难当,他和同事们把自己几乎“软禁”在宿舍里长达一两个月之久,夜以继日地一心猛攻俄文,就这样重新学习,重新摸索,跟随卢克君、周世尧等老石油专家,以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既攻下了俄文,又啃下了欧美科技文献,同时还尽可能多地收集玉门等油田的现场资料,成为国内第一代石油师资中的佼佼者。

刘希圣教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油井工程》正式教材,以此为基础又编写出版了《钻井工艺原理》并几经再版,至今仍然是全国石油高校指定教材,同时被全国地矿系统指定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油矿钻井人,为我国石油钻井工程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0年代,刘希圣先后开展钻头喷嘴、喷射钻井等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研制的“流线型高效喷嘴”当时领先美国10年;80年代,首次建立了第一台大型全尺寸直井环空模拟实验系统,用于开展垂直井环空水力学及携岩理论研究。在国家“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刘希圣教授主持进行了水平井岩屑床、环空固液两相流压降、携岩效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水平井环空水力学携岩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对丰富环空固液两相流理论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研究成果填补了钻井流体力学领域的空白,先后获得1991年度和199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荣获中国石油大学创校功勋奖等。

刘希圣教授立德树人、潜心学术、严谨治学,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石油高等教育事业,在本学科领域树立了独特的教授风范,深受师生爱戴和崇敬。